孩子出生后妈妈都知道给孩子喂奶,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然而,很多妈妈却忽视孩子心理营养的需求,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营养,怎么供给?其实,真正心理营养的本质就是母爱。
那么,母爱的本质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给出的答案:触摸、运动、玩耍。
触摸 —— 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 —— 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玩耍 —— 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人们认为只要女人生了孩子,成为母亲就有母爱,这是旧时代的观念,现代这只能说她具有了母性,母性不等于母爱,母爱是指母亲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培养的,而这个学习并不需要花钱,只要父母用心陪伴,耐心付出。其实,孩子出生后,自然所需营养都不需父母用钱购买,如身体营养需求母乳、心理营养需求母爱。
下面我们通过比较两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观点,了解母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他的育儿模式是“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他认为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把孩子当作物件一样训练和塑造,这套理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整个美国,相应出现后来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方法,其核心思想皆源于此。然而,悲剧的是,华生的三个孩子最终都患有抑郁症。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著名“恒河猴代母实验”,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 ——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总结有四个观点,其一,接触所带来的安全感,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其二,运动和玩耍,能够促进脑部发育,是母爱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三,独立并不是 “孤立” 和 “狠心” 培训出来的;其四,孩子出生之后的6 个月,是获得母爱建立亲子关系的最重要时期。
哈洛实验证实,只给食物和拥抱,不给孩子充足的运动和玩耍,脑部控制运动和平衡的感官系统,与触觉及运动相连的情感系统等,得不到良好刺激,引起脑功能发育失常,最终导致心理行为异常。
1958 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哈洛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母爱的本质》。
这个演讲,不仅震动了整个美国,也颠覆了美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哺婴方式。
“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接触性关怀:拥抱、抚摸、亲昵。”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停留在喂饱的层次上,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心理营养~爱,也是孩子必需的营养,就是母亲给孩子提供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接触性关爱。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孩子的心智才会获得健康发展。如果心理营养不足,即孩子缺失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心理营养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也就是说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反而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自信。得不到父母关注的孩子,即心理营养不良的孩子,会封闭自己的内心,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孩子身心发展都有一个关键期,哈里•哈洛实验告诉我们,6个月内婴儿最需要母亲温暖的怀抱与温柔的眼神,如果错过情感关键期,那扇门就会被永远地关闭,情感纽带便再也无法建立,爱的能力也就缺失。
很多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不懂事,没记忆,但是爸爸妈妈记住,孩子小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感即爱的需求,殊不知,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触摸、运动和玩耍,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不合群、抗压能力差,自我价值认定低,社交能力比较弱,甚至会抑郁、自闭、自残和充满攻击性。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下为什么很多父母说,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反而养育出冷漠无情不懂感恩的孩子,甚至孩子网瘾、早恋、暴力倾向等。因此,奉劝父母孩子出生后,特别是母亲,要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现在的商家常说一句话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很多父母对起跑线走入误区,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输在起跑线,花大把钱投入孩子的教育。然而,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这正好上了商家的圈套,其实真正的起跑线是在婴幼儿时期给予足够的母爱,特别是出生6个月内。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不是上早教班,而是给予温情陪伴~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