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跟我妈去买菜,她总是计较今天鸡蛋涨了几毛,韭菜又降了多少,我很是不耐烦,总共算下来没几块钱的东西,至于吗?
看到大爷大妈趁着超市打折哄抢商品,一些朋友双11某宝血拼,我嗤之以鼻。
直到我毕业三年,成功夺得“月光族”称号,背上了花呗和信用卡的欠款,眼巴巴盼着发工资的那一天。
面对房租和无止境的消费欲,怎么办,源是开不了了,只能节流了。
比如公司楼下A便利店里的柠檬茶卖6.5元,而需要步行10分钟的B便利店柠檬茶仅售6元。怎么选?当然是在百忙之中去便宜5毛的B店里买呀;
买卷卫生纸,要上某宝反复比价,选最便宜量最大的那个,完全不管那是由什么劣质材料制成的;
朋友约出去吃饭,路遇小雪糕小烧烤肯定免不了一顿吃,有需求就有消费。只能用今天不想出门,约了其他的事之类的借口推掉,到饭点吃泡面了事...
省钱这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我往往会间歇性执行。
就像我的朋友小花减肥,三日清水煮白菜,五日炸鸡配汉堡...
头几天抠搜到舍不得买一个10块钱的笔记本,把以前的旧本子拆出没写的部分拼成一本;
后几天觉得甚是压抑,一口气买下几百块放在角落里积灰的零食。
三个月下来,我还是没攒到钱。粗略平均后跟从前的支出相差无几。
迷了很久的周杰伦,来我所在的城市开演唱会。我反复思索了一个月,最终还是决定不去。
安慰自己说,便宜的票只能看大屏幕,跟看电视没差。太贵的票自己又没能力负担,等以后有钱了再补回来。
不知道等我有钱能卖最贵的票时,周董还开不开演唱会。
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
“浮躁喧哗的时代,能做到静心沉淀,享受孤寂,真的是需要很强大的自制力以及对外界诱惑的抵抗力,每一个光鲜亮丽的人,都很不容易。”
很明显,我现在并没有光鲜亮丽,更没觉得生活不易。
“丧”文化盛行,我看着网上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吐槽生活的快乐与悲伤,调侃自己的“小确丧”,堕落得理所应当。看着抖音搞笑视频傻乐,周末大多宅在家里,说过的事一件没做,得过且过。
某个平和温暖的下午,我突然发现,最后,我还是按父母的样子活了下来,自己慢慢成为了曾经也不愿为伍的那类人。
年少时,我以为我不会有这样的顾虑。
我以为,我会凭自己的努力,扎根在大城市,有一群真心相待的朋友,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闲时可以去做想做的事,周游世界。
那个自命不凡总觉得父母迂腐又落俗,时刻准备让亲戚刮目相看的小孩,活成了最普通的那个人。
也许再过两年,我结了婚,也会为几毛钱斤斤计较,也会赶在双11之前囤一堆生活用品——到那时,省钱便不是一项间歇执行的计划,那会成为一种长久的生活状态。
不免觉得:活着很容易,想活得随心所欲却很难。
“鸡血还是要打一打,鸡汤也要趁热喝,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