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开始读许渊冲的《永远的西南联大》。
认识许渊冲,还是在央视的《朗读者》栏目,当时许渊冲做为嘉宾,坐在轮椅上,讲了他是怎样读书、翻译了哪些作品。很幽默、很风趣,虽然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口齿利落。
许渊冲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也把中国的唐诗宋词翻译成英文,推向世界。他说,他的任务是把世界的美介绍给中国,把中国的美介绍给世界。平常没有工作和休息之分,工作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工作。
上一周听了樊登采访许渊冲的一个节目,介绍《永远的西南联大》这本书。这个节目是之前录制的,播放的时候,先生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本书更多地讲到了他在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讲到了西南联大的好多教授的人格特点及学术特观点,读来栩栩如生。
如写吴宓:
他认为文学高于生活,因为文学是浓缩的生活,哲学是汽化的生活,诗是液化的生活,小说是生活的固体化,戏剧是生活的爆炸化。
写父母的影响:
父亲培养了我对秩序的爱好。据冯友兰说,我国古代“礼乐之治”的“礼”就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乐”就是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如果说“礼”是“善”的外化,那么,“乐”就是“美”的外化。父亲教我要爱秩序,这是“礼”的教育。母亲生前爱好图画,给我的是对“美”的爱好,这就是“乐”的教育。
什么是翻译?许渊冲在书中这样理解:
七十二行之中,有一行是翻译。什么是翻译?有一个西方语言学家说: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统一。如何统一呢?把一个国家的语文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语文就是统一。在西方国家之间,这一点不难做到,因为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英、法、德、意、西等国的语文,约有百分之九十可以找到对等词,所以翻译比较容易。但是在中国语文和西方语文之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也是据电子计算机统计,中西之间只有百分之四十几可以找到对等词。那不对等的一大半怎么办呢?不是表达得不如原文,就是优于原文。因此中西互译的时候,尤其是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找得到对等词,那并不是不可以用;如找不到,那就要尽可能选用优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换句话说,西方国家之间的翻译基本上可以用对等译论,而中西互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就要用优化译论,甚至是创译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