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子女比作一支箭,父母的意愿比作靶子。他们使劲毕生的力气,把箭射向靶子。而他们没有想过,那支箭,并不想射向那个靶子。
就像传统观念里的香火相承,认为子女是他们生命的一种延续。并且把自己的意愿,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并自我安慰道,这是为子女好,为了子女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
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更好的生活。
在中国家庭,如果你和父母辩论,大多数情况下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你要听我的。我希望你这样做,我希望你这样选,你得听我的,我是你父母。很多父母都认为其实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有权利干涉、甚至决定孩子的未来,而且孩子的每个重大决定他们必须参与甚至做出决定。但是他们不曾注意到,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是有灵魂的,而他们也终有一天将追寻自己的梦想离父母远去。
远去不是说我们可以对父母不管不顾,养育之恩必须要报答,子女之义务我们必须要做到。只是要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从来都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会是任何人的延续,我们有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权力,哪怕这个选择不如父母的意。
《目送》里面有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