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今天是第84天5:30早起直播,直播的整个时间流程也已经固定:
5:30-5:59写晨间日记
6:00-6:30和小伙伴们早起共读30分钟
6:30-9:30左右直播,每天的直播时长3小时左右。
下了播,就是给孩子做早餐、洗漱,接着陪伴她学习。每天给她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同:有时练习写自己的名字;有时写算术题;有时背古诗。换着花样来。
为了培养她的好习惯,建立了专属她的激励机制:每完成一项小任务当天就奖励一个小笑脸,累计到相应的数量就奖励不同的奖品。
这两周给孩子的目标是积满50个笑脸,就奖励一辆自行车。今天复盘了一下,小家伙居然以56个笑脸超额完成,让她亲身体验”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这就是孩子放假后,我大半天的时间安排。70%的时间都是围着孩子转。所以,我每天仍然只能利用早起的时间来学习,在把她的事项完成后,我再用晚上的时间写作、录口播视频。
说实话,时间真很紧凑。就像此记得的我,已经晚上10点,我有一种时间不够用,却还在奋笔疾书地写作。我不能因为陪伴孩子而影响自己的成长进度,把任务完成了再休息!
今天是我抄书写作第354天,这个月共读的《向上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投资自己,一路保持向上的姿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或许正是这份信念,让我在忙碌中依然能找到前进的节奏。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自律的这个话题。
有人曾经说过:当自律成为一种本能的习惯,那便是自由的开始。而通往自律的路上,"微习惯" 是最扎实的阶梯。就像《微习惯》一书的作者,从每天做 1 个俯卧撑起步,慢慢培养出多个习惯,最终把经验写成书分享给更多人。
那微习惯应该如何培养,才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律呢?
第一、先选择适合自己微习惯
确定想要养成的好习惯,比如:早起、健身、阅读、写作、画画等,找到做这件事的内驱力,哪件事是你最感兴趣的,你就先选择一项开始行动。
因为,这是坚持微习惯的重要支撑。
就像三年前我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想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让自己远离内耗。这一坚持就是三年时间,到现在也已经完全把阅读融入到我每天的生活里,像呼吸一样自然。
二、从微小目标开始,积累信心
习惯的培养本身就是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因为有可能你做的这件事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既然是反人性的事,大脑就会天生的产生排斥。
所以我们在建立目标时,一定要遵循目标要小的原则,让我们的大脑接收到“这个任务很好完成”的信息,降低心理门槛。比如:每天阅读5页、每天运动1分钟等微小目标,当你开始行动后你一定会超标完成,不仅有成就感,会像滚雪球一样积累信心。
三、用打卡本监督过程
这点是我们培养微习惯的关键,准备一个专门的自律打卡本,把要培养的微习惯按照你的计划一一填上去,监督自己的完成情况并做记录。
每个月做复盘,看看自己整月的完成情况以及下月需要优化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会有意识地每天养成记录的习惯,让自己的成长用这些数字来见证。
我是从2024年1月开始使用《自律打卡本》,这一用就已经一年8个月,我月月规划、月月复盘,每天都会对自己的微习惯进行及时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还培养了自己的多个微习惯,更在无形中提升了时间管理和自我掌控的能力。
四、建立自我激励,放大成就感
完成自己的微目标后,每个月结合记录打卡本的完成情况给予自己奖励,奖励可以是喝一杯喜欢的咖啡、看10分钟喜欢的电视剧等,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行为,提升成就感,让我们更有动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在一个个微小习惯的叠加中,自律会悄悄长成你的本能。
其实无论是我坚持早起直播、抄书写作,还是给孩子设计笑脸激励机制,本质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用微小的坚持对抗惰性,用清晰的路径靠近目标。
我们根本不必焦虑自己 "不够自律",也不用苛求必须要 "一步到位",就从今天起,选一个最小的目标开始行动。时间会证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到最后终将生成你人生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