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年12月开始接手Maxx设备,仅以从安装、调试、试生产、正式生产,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工作感受,也常在自问,我们离工业4.0有多远?我们有那个能力吗?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机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将信息技术与物流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目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从而通过智能制造,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产品,形成智能工厂。(备注:来自于《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
我们已经经历了三代工业革命,分别是蒸汽时代(煤炭应用)、电气时代(电力应用)、信息时代(主要是计算机、晶体管应用)。面对新的工业革命,我们还有多远?14年我们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它是我们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什么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结合,很多人都不懂,就知道国家要发展全自动的机器人设备。所以我们在认知上就一个很大偏差,简单认为工业4.0就是上全智能机器人;机器人通常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对应配套的数据控制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辅助传输也是非常关键的。简单引进、开放、使用机器人设备,根本不是什么4.0,所以在此我要泼一盆冷水,我们离智能制造还很远,目前我们只是开始接触、使用到其中一部分。这就像朋友说的‘引进先进的航母很容易,但要建立一个有战斗力的舰队很难!’
大家常说的智能化(准确地说是全自动)设备有那些优点?
1. 远程控制。这样的设备通常都是由一些完善的模块化的程序经行控制的,这些程序设定有严格的加密系统,什么样的level,什么样的access。机械机构上的设计,通常是很容易被模仿的,而程序代码才是核心。在这些程序上镶嵌上VNC(VirtualNetwork Computer虚拟网络计算机)或者类似软件,连上专用网络,就可以远程操作。
2. 时时记录数据。这类设备有完整的监控系统,有自己的数据库,可以记录使用材料的长度、宽度、作业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报警信息。这些数据通常有以下好处:A.方便产品追溯;B.验证工艺条件影响,减少制造不良,提高品质;C.优化参数,提高制造效率。
3. 高效率。制造当然要考虑制造成本和制造效率。通常就是效率越高,成本越低。这类设备一定会考虑制造产品CT(cycletime单件产品加工时间),通常会在这几个方法减少CT:A.优化参数,使某个过程的时间到达设备可以接受的最值,就是我们所说的让这个步骤用时最少;B.过程合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简化一些过程,或者让多个步骤同时进行;C.SMED(singleminute exchange of die,快速换型)在产品设计的时,设计者就会考虑到切换,通常会有两个工位,其中一个是using,一个是backup;同时会从设计角度考虑到在切换材料时不让设备停机。
4. 精确控制。在传送过程中,都是伺服电机和编码器控制,可以精确的控制所走行程。对于机器人,通常都是六个或者更多电机联动,可以像手臂一样轻盈,规格开始工作原点,两点确定一条线,三点确定一个工作平面,把这些都写好在程序里,只需要简单效验,每个位置确保没有偏差。
5. 安全措施考虑周到。欧洲安全标准CE会比国内严格,考虑更加周到,常是急停开关、急停拉绳、安全电压、安全光目、程序自断等多方面并存。
对于这类设备我们又有什么问题呢?
A.设备安装、工作环境无法满足要求。这类设备通常有大量比例阀控制,会使用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太脏是一个常见问题。(有两个列子是佐证,使用的压缩空气是经过过滤的,拆下一个气罐时,里面全是铁锈和杂物,这就必须增加过滤设备;橘光灯上面积累粉尘,影响测量准确性。)
B.对半制品要求高。因为是精确设备,在设备上安装了很多电眼,这些电眼通常用来检测材料位置和材料状况,如果半制品超出它的公差要求就会报警,设备就会停止。
C.配套设备待完善。对于全自动设备通常配套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IT网络连接,一个是传送到下一个工序设备配套传送带、计数、称重等设备,IT网络涉及网络安全、程序备份、远程控制、数据查询;而将传动带、计数器、称重等系统集合在一起时,全部串联就会造成一个故障全线停止的尴尬局面。
D.人员问题。对新型设备,大家都是瞎子摸象,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次大家都是蒙的,自己身上出现一个最简单列子:切换规格,无法调取参数,最后发现原因只是简单的未把某个开关切换至手动。开始因为小问题停机4个小时以上是很正常的。加之长三角的确操作员流动较大,对一个需要反复给大家培训。(开始只是简单讲,有了经验后就会做成专门sop。)
对于突如其来的变革,我们该怎么办?投入其中,这样的设备投资要求大,配套要求高;不投入这样的趋势,我们又被竞争对手甩开了。我们是否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有人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个人观点是对于新趋势,不管是跟进还是留在原地,首先SWOT分析,然后选择适合自己,做出好的产品,满足顾客要求才是不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