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古代文人沉沉浮浮,时而身处庙堂,时而飘忽江湖,但其文人风骨并不因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青年作家叶楚桥,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轻松幽默的笔触,将十八位文人的故事会成一部文人沉浮录——《人间不坠青云志》。
一位位古人从书中走来,他们也曾居庙堂之高,也曾处江湖之远,不变的是他们心怀天下,愿荡开俗世荒唐;千帆过尽,还将诗酒猖狂。
一、庙堂之高
有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的大名在各种传奇故事中,就是谋略和智慧的代表。以至于很长时间我都没能把刘基和刘伯温联系到一起。
他是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一代文宗,更是明朝的开国功臣。
做官,他说:
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置人于危。无避我谤,见义不为。
不凌弱,不欺愚,不畏刚,不媚俗,不为一己之便,置他人于危险之地,不因害怕诽谤,就见义不为。
待民,他说:
振惰奖勤,拯艰息疲。疾病颠连,我扶我持。禁暴戢奸,损赢益亏。
他一生起起落落,却始终怀济世之心,他牵头制定的《大明律》、《军卫法》和《戊申大统历》,一直沿用,是王朝政权运转的基石;他的代表作《郁离子》在中国寓言文学史中地位极高。
二、江湖之远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正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是每一位有才之士,都能生逢其时、兼济天下。
如果生不逢时,也只能飘忽江湖,独善其身。
崇祯八年,张岱因答题格式不规范,名落孙山,科举无望,则寄情山水,著书立说。
之后明朝覆灭,作为前朝遗民,张岱也曾想以身殉节,却因《石匮书》书稿未完,终是不能赴死,更不能变节,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晚年的张岱食不果腹,若是他肯剃发易服,以他的才华和名望,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可他却坚守着文人的风骨,守着忠贞的底线,宁肯穷困潦倒,也不肯向清廷低头,
他在贫困中仍然笔耕不辍,其多部经典住著作皆成书于晚年。
他是张岱,晚明小品文集集大成者、明清散文第一家,他是落第的文人,却在江湖以诗文传世。
他虽不曾为百姓福祉奔走,却也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是在安史之乱中平叛的书法家——颜真卿,是书生领兵的心学开创者——王守仁,是历经三朝、殚精竭虑的清代汉臣之首——张廷玉,他们也曾居庙堂之高,为一时安定,夙兴夜寐兢兢业业。
他们是开创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阮籍,是以“咏絮之才”闻名的才女——谢道韫,是被一贬再贬的豪放词人——苏轼,他们也曾处江湖之远,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凭一己才学,惊艳无数后人。
居庙堂之高,当扫平世间污浊,换百姓一片清明盛世;
处江湖之远,当傲视世俗名利,换诗酒猖狂万物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