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提倡快速的时代里,“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想要去看,看那离我们又近又远的生活。
作为国家的标志性博物院,故宫在孩提时代就被我们所熟知,而今因我“在故宫修文物”才得以有机会了解到这所博物院背后的故事。小时候看故宫感受到的是原来前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并没有电视剧中的那般华丽。那时年少无知,有的也仅是好奇心,并不懂这事上的事物乃至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几近本质的变化,长大了再去看故宫,感受的是退去浮华后的空城,蜂拥而至的人群,还有那份无以明说的历史厚重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又给我全新的认识,这所博物院的背后平淡又不平淡的故事。学生时代有幸少有了解过文物知识,以纪录片的直观视觉形式呈现全然不同滋味,当清晰的看见钟表、青铜、木器、织绣、书画等文物的修复过程,而近乎是从新开始的塑造时,我不禁是震惊,除了震惊强大的修复量,不仅反思这种现象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我们对于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薄弱。故宫沿用的是社会上逐渐消失的师徒制,手艺的传承,有人问,“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很多人觉得修复师了不起,若现在让你去做,你会吗?无论答案是犹豫还是不会,都属情理之中,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是这份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他背后的平淡反复乃至枯燥,若对其中没有一定的情感及兴趣,定是难以投入。很多徒弟出自美院,他们也曾静心而作,对其中的情,所自有的性自然多于他人,很多年轻人认为这是与时代脱轨的传统工作,他背后的深意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流,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岁月让一件物品经历了从繁华到没落,这些手艺人倾注近一生又重新赋予这些文物以生命,我想这是坐在屏幕前的你我就算再深刻感受也无法体会的,既然我们无缘从事这样的工作,那就选择去致敬这些默默付出的匠人。
创作是一个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修复所经历的是从残到全的过程,虽比创作多了限制,却也多了跨度的思考,对历史,对民族,对文化,对时间以致生命,“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给我们的是每当看见这些文物的时候,不再是单单惊叹他有多精美亦或多华丽,而是感受到这件作品所呈现的历史,所传递的人文,让你我真正的了解,走近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