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87·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4)】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29日。
一、原文:
P223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他会变得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勇敢,他会变得更坚韧、更有力、更能适应环境。在列宁格勒被围那一年的饥饿的冬天,人的心灵的奇迹,我们见得多了。正是心灵的奇迹,首先是心灵的奇迹,让那些虚弱不堪、备尝艰辛的肉体,以其心灵的坚毅和力量,令人惊叹不已。在理论上,连医学都无法想象人的机体能吃那么多的苦。人同钢铁一样,同导体一样,同混凝土一样,有其容许的负荷极限。可是人们突然发现,这个极限是可以超越的,人可以不靠体力活着——体力已经用完,人已经精疲力竭,但人还可以继续活着,继续活动,靠的不是医学上所说的那种力气,靠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在被围困的时间里,死并不令人吃惊——死是理所当然的——令人吃惊的是生命力:我们清除战壕中的积雪,运送弹药,作战。
战时的英雄主义自当例外,但在平时,不是也有会突然精神焕发、非比寻常的时刻吗?力量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如泉涌至,头脑变得敏锐了,想象力十分活跃……这种幸福的、如醉如痴的状态,在作家称之为灵感,在运动员名为巅峰状态,在科学家则叫作开窍;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有——有些人不常有,另一些人经常有。人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他平常的能力和极限,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重要的正是这一点。这么说,这是可能的。既然能有一次,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两次,不能每天都这样呢?
二、我的阅读日志:
每个人都有能力都比他感到的要大的多,但大多数人只是在被逼无奈才会偶尔发挥出他的潜力。所以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的。但是有人却是能常发挥出他潜在的能力的。
那么作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让这种极限的能力每天都有呢?
我理解其实人是贪图安逸的,谁愿意没事天天激发自己潜能,或者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呢?又不是以前靠打猎过日子的生活,也不是狂野中的动物,不激发极限就活不下去。
但现代社会还是有人愿意每天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这其实是咱们基因中本来存在的一种状态。
而像柳翁这样明明拥有安逸的生活,却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我想这是他依靠时间统计法不断认识自己的结果吧……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总结本章DAY72-87:
Day72:柳翁的一举两得,书信在利他用时也给他积累了材料。
Day73:柳翁的宁静安谧,保持安静、摆脱紧张任务。
Day74:你的主张可能会被质疑。
Day75:柳翁的外在需求很少,家人们陪伴他付出了很多代价。
Day76:柳翁的不愿迎合外面的要求,付出的是自己多年默默无闻的代价。
Day77:文学被雪藏会得到认可的一天,而科学是有时效性的。
Day78:外界一直用各种诱惑来诱使柳翁,让他出来巩固地位、声望,但柳翁接受吗?
Day79:柳翁虽然没有迎合外界去宣扬自己,但他的著作被发表了并被认可了,也是让他引以为荣。柳翁有他自己的功名心。
Day80:柳翁用时间统计法为自己公平评价。1963年平均工作时间5小时29分钟。
Day81:时间统计法帮助柳翁不管在哪里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为中心开展工作。
Day82: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己愿望的人才能给他人带来利益。而他的思想和生活不一致的人,是仅仅要求别人而不自我要求的。
Day83:那些用自己一生去实践自己所说的人才能对别人的心灵发出号召。
Day84:人们宽待有天赋的人,柳翁却在自我要求。
Day85:大多数人按照能力挑选任务,获得的是荣誉,声名;而柳翁是根据任务去衡量能力。
Day86:柳翁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有自己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