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这便是“盲人摸象”成语的典故。
知道这个成语可能是小学一二年级,从此之后,仅仅是知道“盲人摸象”是告诉我们研究问题要全面客观,不要以偏概全。
真正让这个成语“惊”到我,却是在我学了《易》之后,因为这个成语几乎击碎了我的整个世界观。
在整个宇宙人生的大象面前,我们何尝不是盲人。我们无法绕过感知觉直接了解世界的本体,这是一个事实。而感知觉所反馈给“我”的不过是现实世界的“象”,所以我们所谈论的世界其实只是若干的“象”构成的“现象世界”。康德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经验被束缚在现象的世界中,所以物自体是通过经验无法获知的。在世界真正的“大象”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睁眼瞎,我们哪里有什么资格嘲笑盲人的自以为是,我们自己就是盲人,有什么好自以为是的。“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我们除了给这只大象起了很多名字,比如:大道、天理、大恒、太极、易、本体、存在、逻各斯、物自体。然后呢,我们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现实世界、现象世界,一字之差,就永隔天人。
没有比“盲人摸象”更深刻也更悲观的隐喻了,因为它彻底地粉碎了人类的自大狂。与其说我们借助理性,逐渐接近真理,不如说我们借助自由意志,不断地构造真理。除了“盲人摸象”这个事实之外,我们可以确信的知识少的可怜。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但它依旧只是“经验世界”、“现象世界”的破解,与本体无关,我们从科学中学到的更多是“疑”,这才是笛卡尔所传递给我们的科学精神。宗教的确是关于信仰的文化,但我们为何而“信”呢?关于这一点,人们在唯物唯心、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已经进行了数千年的论战,其实谁输谁赢真的那么重要吗?面对同样的悲剧隐喻,有些人选择放纵自己的一生,有些人选择“爱人如己、知行合一”。人类的选择就是信仰。信仰原来可以没有道理,仅仅是你的选择而已,是你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抉择。我们彼此辩论的结果,不过是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借口罢了。
那么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解“大象”吗?并非没有。即使是盲人,只要你和象同吃同睡、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你把它当作朋友,当作爱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你就是最了解“大象”的那个人。可惜的是,你没有办法将自己的“了解”说出来,写下来,告诉其他人。其他人若想了解“大象”,听个讲座、看几本书都是毫无用处的,除了和你一样去做、去生活,确实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知行合一”不是主张,而是一个事实,想要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仁”,什么是“中”,什么是“和”,什么是“信”,什么是“易”,除了与它们朝夕相处、耳鬓厮磨、融为一体,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个办法就是中庸的“庸”。因信而义,信,就去做,不做,信也是假的。老子说:“希言自然。······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