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香水的理解,是私人,是记忆,是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有一天即使相隔万千重山水,闻到某种熟悉的香气,会猛地想起那个人,感受得到Ta依旧在,以此气息陪伴左右。
是一种眷恋,也是一种防卫。
因此个性化很重要,人们喜欢香水,往往是喜欢香味带来的背后的故事,将自己代入进去成为主人公。带了丝缎栀子花香气的女子常常不自觉地也温柔明媚起来。
外面空气再脏再冷,你在家又香又美就好。
微信文章排版流畅,文字斟酌,默读的时候不自觉会放慢语速,留有空隙给人思考,是一种“静”,它的优势在于完整文章的分享,信息量大,属于要消耗大块时间的中度阅读,一般人们在微信公众号里寻求的也是这种大块头“干货”.
微博上则可以更碎片化,与关注者更多互动,发挥香水的特质开发“脑洞”。看到之前微信上也有一个活动是讲故事赢取礼物的,如果放在微博上,次数不用很频繁,可以只将关注者的反馈po出,有时候人们就是有一种分享欲,想被人看到自己的故事,不需要额外的奖励也很能打动人,赢得共鸣。
微博与微信相比,可能需要更个性化,有小情绪,有小任性。之前看到一位po主发祖马龙的测评文,提到去柜台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太太,衣着得体,气质优雅,两人攀谈上问对方最喜欢什么味道,原本以为老太太会喜欢红玫瑰或者别的优雅稳重的味道,没想到老太太说最喜欢的是po主认为太过甜腻的蜂蜜和油桃花,看来少女心和年龄无关。
微博所需要展现的正是大家对于某种不讲理的“偏爱”。讲述自己“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华的人”的心声。以“寻味地图”为主题,在这座城市当中的人旅行过的地方不仅在山林,在海野,更多的在人心,在字迹,在柔嫩娇艳的花瓣,在窃窃私语的仲夏夜。
此外,给购买者参考意见也可以从私人角度而非官方用语。如微博博主@LU一丝曾做的一起活动,三位好友都是干皮,但是针对同一产品竟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她做了一张图文并茂的长微博,每一款粉底下配以图片使阅读者有直接印象说的是哪一款,下面是她和另两位好友对这款粉底的使用评价,褒贬皆有,一个人脱妆到难以忍受的竟然同时是另一个人的最爱光泽肌。
《迷人的橙花香气》一文中对于祖马龙橙花香水的推荐,“留香并不持久,人说这多少有些美中不足,而我却认为这才是她的妙处。因为橙花注定是那类聪慧却点到为止的女子。"一句正是po主私人的对于香味的理解。也可以邀两三对香味有鉴赏力的朋友,对几款同是橙花为主调的香水谈谈自己独到的看法。
总而言之,微博更偏向于碎片化信息分享,知识点分散,重在亲和力,让关注者有参与感。网络中萌即是正义,但同时也要有大量信息提供,像是之前调侃的“时尚杂志编辑就是拿着五千块钱的工资跟拿着两千块工资的人说工资五万块的人怎么花”,人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不对称信息交流来想象自己生活的无限种可能。也是这种不对称交流,让人们认为对方【在某一领域】无所不知,典型成功者如@博物杂志 【画风要开始变了
和 @江宁公安在线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