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美国的古稀老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带着热爱、景仰和感激,从北向南,独自一人朝圣古代诗人,寻访诗人们过往的足迹。而其中一些诗人早已被世人遗忘。
他在追思中思索,于诗境里徜徉,怀着感恩记录,写下了《寻人不遇》。正如有些评论所说,这本书再现了中国古代高贵的诗魂。
这位老人叫比尔·波特,生于1943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汉学家,主要研究中国的道家、佛教和诗歌等传统文化。他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著有《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等。
老人说,他很羡慕中国人,因为我们拥有如此多伟大的诗人。作为“老外”,他为能够读到这些伟大的诗歌而心存感激。所以,他决定踏上寻踪诗人的旅程。
在寻踪诗人的旅途中,有人问比尔:“这有什么用呢,他们都死了。”
他说:“可我不这么认为。”
是的,那又怎样呢?
岁月变迁,诗人的名字,也许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淡去,但他们的诗作,将持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诗作让他们永远鲜活、永垂不朽。
在书中,老人不时地向逝去的诗人们表达着崇敬之心:“很遗憾,直到千百年后,我才姗姗来迟。即便如此,我也要踏着你们曾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另一种形式和你们相遇。”
每到一处,老人总是先到诗人的墓地进行拜谒,然后恭敬地敬三杯酒。一杯敬诗人,一杯自饮,一杯敬周围的村民。然后深情地朗诵一首诗人的名篇佳作。
老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走一路,拜一路,敬一路,绕了中国大半圈。
一个外国老人,对中国诗歌如此热爱,而对于我们这些与诗人们血脉相连的国人,又做得如何呢?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古诗,小学、中学各种考试都要考古诗,古诗可以说时刻与我们相伴。
我们有中国诗词大会,也有各种诗词比赛,但我们对诗词的热爱又有多少,我们又有多少人到过诗人生活过的地方去寻踪吟诗。
现在,我们倡导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诗词作为历经千百年的经典之作,更需要我们传承。
将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很多感动的读词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让那些诗作焕发无限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