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我们外出旅游,总是拍摄各种照片展现美景,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声音读出景物之美。
首先,我们要处理好重音和停连,读出画面感。如“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闭了眼”后面可以停顿久一点,吸口气,给人留一点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桃儿、杏儿、梨儿”则应该连读,“成千成百”“闹”“飞来飞去”则应该强调,可用重音和延长来突显画面感。
其次,我们要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逻辑感。如“《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朗读前,我们先要有一些思考,理清每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江南好”,总写对江南的感觉是一个“好”字,好在哪里呢?“风景”,江南的风景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么用怎样特定的景物来表现记忆中的美好风景呢?作者选取了江花和江水,因此“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关系,是分写,表明江南具体好在什么地方?而江花和江水的特点分别是“红”和“绿”,因此这两个字要作重音处理,红得怎样?绿得怎样?两个比喻:“胜火”、“如蓝”。最后,一个反问句,呼应题目。有了这样一番思考,才能读出层次、意群、情绪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