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老师吃素食聊天,她分享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她家和爷爷家在相邻的两栋楼里,每天晚上她都要自己一个人去爷爷家。可每天晚上去爷爷家的这一条路,对年幼的她来讲都是一次冒险,要穿过摆满了自行车的漆黑楼道,在这期间老鼠在黑暗中不时发出各种声响,野猫也会突然从脚边窜过。
对于这个环境出于本能的恐惧,让她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如临大敌,想要逃避几乎不可能,在硬着头皮走了几次之后她开始分析她恐惧的是什么。是黑夜吗?黑夜只是没有了白天的光;是担心有坏人吗?好想小区里出来没有发生过坏人袭击孩子的事件;是怕自行车会挂到自己吗?是挂到过几回,可是也没怎么样;是担心老鼠会咬自己吗?好想老鼠除了恶心之外没有过攻击人自己;是担心夜猫抓伤自己吗?好像碰到猫的次数不多,它也不会主动攻击自己,而且对猫的恐惧主要是突然从脚边窜过的突兀感。她把自己恐惧的事情抽丝剥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怎么怕过走夜路了。
她的经历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背对恐惧”。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恐怖故事,里面的道士让男主在走夜路的时候一直往前,千万不要回头。他的解释是我们的双肩各有一盏守护我们的明灯,防止邪灵侵袭。若是回头的话,带动的气流就会让一侧的灯熄灭,这时候妖魔鬼怪就会近身。童年的经历虽已远去,但那种背对恐惧的感觉却进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每一次克服恐惧情绪,都不是逃避,而是转过身来直面恐惧。定眼一瞧,恐惧的事情原来长这样。
学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疗愈心理受过创伤的病人时,不是故意去模糊病人受伤害的记忆,而是是让病人去重复这一段经历。失恋,失去亲人,受虐待等等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是需要病人去面对和感受。只有让病人去面对让他们感到恐惧和焦虑恐惧的东西,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遭遇,从而获得疗愈的机会。
恐高、恐水、恐惧前途、恐惧死亡,那种未知的,不可名状的,黏糊糊,湿漉漉的恐惧感受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看不见的恐惧是最大的恐惧,只要你回头看一看你所恐惧的事情,会发现,原来让你充满恐惧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就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里讲到:”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只有恐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