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逸心Betty,今天我想分享的书是丰子恺先生的《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书中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40篇经典散文作品以及40余幅全彩漫画。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只觉得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很特别,读完这本书,发现丰子恺先生的文字让人感觉很舒服,底蕴深厚,也很优美。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这本书的目录就让喜欢各种美好事物的我眼前一亮,书中一共分了五章,每章标题下面附有饱含意味的名言佳句,侧边或上边再附上丰子恺先生画作的局部,仅目录就让人感觉美不胜收了!这优美有理的文字,忍不住借来用了。
第一章
人生之味——不宠无惊过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第二章
时间之味——我见青山多妩媚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里见天国,
在我掌中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总结。
第三章
孤独之味——幸有我来山未孤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
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第四章
艺术之味——此身已近桃花源
人因为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所以人的一切生活,
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
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
第五章
生活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白鹅》文字非常细腻,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他的对生活仔细观察的态度。
在几篇关于丰子恺先生的儿女的文章中,让我感受到了他浓浓的父爱。丰子恺先生爱子女,也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我去百度百科了丰子恺先生的资料,他的7个孩子的成就也让人赞叹不已。
在《清晨》一文中写到丰子恺先生和几个孩子看蚂蚁团体作战搬粮食,以及后面的《学会艺术的生活》、《新艺术》,都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在《忆儿时》一文中,虽然写的都是丰子恺先生不能忘却的事,但是养蚕、吃蟹、钓鱼,在先生看来却都是在杀生。因师从李叔同先生,受其佛家思想影响,丰子恺先生之后也一度会去放生。就像《美与同情》中所说,“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
当我看到丰子恺先生在《忆儿时》写到“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在《梦痕》中描述制作“豆梗笛”,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曾经的我也做过这样的“蝴蝶”、这样的“笛”。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写了丰子恺先生得知自己四岁的孩子华瞻最喜欢“逃难”,因为在孩子看来“逃难”就像是“旅行”。文章后面丰子恺先生假设他若是预言家,知晓那次逃难是虚惊一场,那他在逃难时也会觉得很有趣,这是一个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这让我想到了因为今年春节的疫情大家都宅在家,这何尝不是一个与家人沟通的好机会,难得全国统一“放寒假”。这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就像《生机》里最后写到“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艺术之味》这一篇,我的收获是最大的。《学画回忆》我看到了从小就很有钻研精神、不轻易放弃的丰子恺先生;《竹影》让我看到了童趣,也对中国画之墨竹有了些许了解;《自然》一文表达了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绘画之用》告诉我“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学会艺术的生活》旨在说明“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展现了艺术之文学与绘画;《新艺术》与旧艺术其实并无分别,“艺术之心”(即从自然找寻灵感)常在,眼明心广,所见自是常新;《美与同情》告诉我们,“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关于《万般滋味,都是生活》这本书的一些收获,非常感谢丰子恺先生带给我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