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话,眼前一亮: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怀着好奇心,花16.33元“巨款”购买了电子书,谈谈读后感。
第一遍阅读:
花了1小时,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如此“巨款”买的书,才有这么点页数!书的内容,看的晕晕乎乎,直到怀疑智商,一脸懵地脱口而出:“什么鬼?!”。除了有几段“感觉”很有意境的话语外,无其他感悟。
不甘心“巨款”投入,于是看了第二遍:
页数极少的书,塞进了七个短篇小说,总结一下:信息量巨大!谈谈浅显的感触:
博尔赫斯的文字像迷一样,难以找到谜底。读后百度,仔细看了作者博尔赫斯的背景和写作风格,也看了更多的评论文章,试着去领悟小说隐喻的含义。谈谈同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与书籍同名的收录在书内的一篇推理小说。小说文字片段里透露出紧张、沮丧和奋力一搏的情绪,主角周围仿佛笼着团团迷雾,让人猜不透他的目的。看到最后一段话,我也没找到走出迷宫的出口。
“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 时间是一座无形的迷宫。在小说中,博尔赫斯写道:“他认为世界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
这大概是博尔赫斯和他的迷宫,正是书里所说的:“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抽象地领悟了这个世界。”
二刷后,我大概也是抽象地领悟了这本书。分享一段抽象的表述:“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抽象地领悟了这个世界。模糊而生机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时光,以及轻松的下坡路,这一切使我百感丛生。傍晚显得亲切、无限。道路继续下倾,在模糊的草地里岔开两支。一阵清越的乐声抑扬顿挫,随风飘荡,或近或远,穿透叶丛和距离。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
待到头不晕眼不花时,再三刷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