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操作三连发!又是晚上11点多才新建文稿的一天啊。我有种要半途而废的预感……嗯,同学你理性一点!
今天手写了半一天的思想报告,也不知时间都去哪儿了,下午4点多开始写,中间穿插着几把大乱斗——天呐,我的读者们(如果我有读者的话)这下该忘不了我是个网游少女了——以及点了个外卖吃了顿饭,竟然到9点多才写完了两千字。难道是我写字速度太慢?其实相当有可能,一快字迹就会乱。我只记得小猫一直卧在我书桌上睡着陪我写,我写字一笔一划用力到桌子都会轻微摇晃,猫咪晃着晃着习惯了,倒睡得挺香。
一切搞定之后,我顺手收起了衣服。大门后面、卧室门后面的挂钩上,平日里我日积月累,把外套层层叠叠挂成了半球形,实在不怎么爽。老李过两天就出差回来了,要礼貌性地 硬一下 收拾干净一点,显得我独自在家带(猫)娃也能内外兼修贤良淑德。
我这懒人,一大爱好就是琢磨怎样能一举多得,尽量不折腾地就把事情一次性顺道全做完,说高级一点就是多线程。所以我又下意识地傻了一傻:左胳膊夹着两件外套,右手艰难地往另一件衣服的领口塞衣架,左手费力地辅助一两把,弄好之后直接把左右手的衣服一起挂到衣柜里。就为了个“把两手的衣服一次性‘顺手’都挂好”,我就爱这么费劲。但其实我就站在床边,只要松开左胳膊把两件外套先撇到床上,再去弄第三件衣服,那不就自在多了?偏不,因为那样又多了一个“放下衣服A B——捡起衣服A B”的过程,那不就不“顺道”了吗?一点都不艺术!
好吧,其实我知道今天这种“顺道”才更不艺术。只不过这是潜意识的选择,为了追求设想中的高效率,反而给自己攒了更多的临时负担,到头来效率反而更低。
日常生活中总爱一手拿着个什么就不放下、另一只手又要笨拙地去做别的什么事情,这样的人不少,我身边最经典的应该是我妈,而她最经典的就是手里捧着碗筷跑到客厅里看电视。你会说,手里拿着饭碗不耽误看电视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母上大人吃饭比较慢,大家基本都吃饱到客厅里去了,母上大人在饭桌边不甘寂寞,就会跑来看电视。她也不在沙发上坐下,就摆出一副“我就吃着饭顺便过来看两眼”的姿势,站在饭厅与客厅的边界附近看得起劲。重点是,只要她一带着碗筷站起来,这碗筷基本上就长在她手里了。只要开始看电视,这碗筷就成了摆设,不见她继续吃,可能一手碗一手筷子,把筷子搭在碗边,一副随时开动的状态;也可能是筷子虚夹着碗里一坨菜,永远蓄势待发;更有甚者,她单手捧着碗、筷子随意扣在指缝里,另一只手随意放哪儿随意干嘛,反正进入了永久的待机模式,我就不打算吃了,但我就不放碗,你打我啊。
看电视是只需要眼睛投入工作,但接下来衍生的别的动作就有用到手的了。比如从牙签筒里拈一根牙签,比如从包里找出手机刷两下,比如看到茶几上乱了顺手收拾一下,做这些事情时,我母亲大人宁可单手鼓捣半天,也不愿意把左手的碗筷放下来。我爸是个嘴上贱兮兮的急性子,这时就会开启嘲讽模式:“先把碗放下不行吗?”我妈便会如梦初醒,也恼怒于我爸的嘴欠,特别麻溜儿地把碗筷放下,高速地该干嘛干嘛。
我也有这个毛病,我妈也有这个毛病,然而观察他人总比观察自己简单,分析自己会比分析他人更贴近。为什么会倾向于人为地给自己增加这种负担呢?综合我们龟毛两母女的日常案例,估计有至少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追求某种连续感,不舍得中断任务A,至少要给自己一种任务A仍在持续运转的连续感。这种情况,往往任务A是你心里知道你“应该在做”的,后面的任务B、C或许也非常正当,但A可能在优先级上更高一级,你心里知道其实你应该把A完成后再开始B、C,所以需要给自己一点麻痹,任务A死活不放,永远处在随时都能开始的状态。
第二,高估了自己掌控多线程的能力,认为自己可以兼顾得很好,于是毫不顾忌地给自己加戏。这可能是我爱干的事情,在展望之中自己无所不能,就好像考试前两天我们都能假乐观地盘算“一小时看一章,一天八小时,两天刚好看完”一样,但实际上在那之前图书馆坐一天都未必看完过半章。单手从包里找手机啊,so easy啦!当你操作起来发现并不easy的时候,那又怎样,反正你已经选择多线程了,有了动机,后面持续作案就简单了。
第三,也许是唯一的答案,就是懒,懒啊,就要省那一个工序的功夫。比如我母亲大人就是“懒得放碗”,我就是“懒得撇下衣服”,就为了省那一星半点的功夫,这一丝丝阻力就让我们宁愿顺着目前的惯性继续struggle下去。这种struggle在体力上带来的阻力相对可大多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是“懒得”带来的阻力更大,宁可多付出体力劳动,也不会去克服心里那一点点不耐烦。有人说,是懒惰才让人类取得了科技上的进步,比如懒得自己纺织就发明了蒸汽机,懒得走路就发明了汽车。那么对我们这种死扛多线程的人来说,是懒惰让我们挑战自我,为了少一个工序,硬生生啃下了其他所有工序难度等级跃升这块硬骨头。
当然咯,还有另一种死活不放下手里的任务A的情况,我就是典型:死活不放下左手拿着的手机。哪怕只是去20米以外的开水房打个水,就为了路上多看两眼手机,宁愿用两根手指夹着手机,手里还拿着水壶拧水龙头。这种已经属于信息焦虑症了吧,还没细想与前面所说心态能不能呼应上。
反正效果出来是一样的:人为地把自己弄成了独臂甚至无臂残疾人,这种“假性残疾”有时是肢体上的,有时是认知和注意力上的。值不值得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啦,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个“先放下”的选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