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朋友婚礼时,我被一个左右逢源的女孩吸引了。她自来熟一样的和这个聊一会那个聊一会,向别人要电话加微信。能感觉到很多人都感觉到这个人很莫名其妙,但更多的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聊天她就站在旁边听,时不时插上一句,能感觉到很多人对她厌恶了。她丝毫不在意,扎在人堆里寻找存在感。
朋友过来告诉我,那女孩是学中医的,毕业时候在一家美容机构做销售,总想着挣大钱看不上那些小钱就一直在折腾。前前后后换了很多工作,总想着挤进上层人士的生活,可是,你看,根本就没人愿意搭理她。
这让我想起了《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常常流连于一些大型的社交场所,只是为了“掐尖”。
如同那个穿梭在人群里的女孩一样,到处留电话加微信,可最终能有几个人是诚心相待,又有几个人在聚会过后记得你是谁。
曾几何时,我也是那般自讨无趣。我还是储蓄所所长的时候,经常被任务压得喘不过气。那时候日思夜想的都是完成任务,余额保险理财,提升所里的业绩。
因为有压力,所以在公共场合总是充满了目的性的想要多结识一些有钱人。不管什么场合,我总是主动出击,寻找目标,主动要留别人电话加别人微信。我的潜意识里告诉我,朋友多了路好走,我要多交朋友,那么有任务的时候,大家随便帮点忙,完成任务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我常常为自己多认识了一些有钱人而自豪,也常常沉浸在如何利用那些有钱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干的。一切都是我的想当然,我忽略掉了,成年人的世界里,人与人最初的相识多半儿是相互利用的。我能帮到你什么,你能回馈我什么。我只是单单的想要索取帮助,却没有想过我会带给别人什么样的利益。
单位组织专业培训时,请了一个台湾的讲师为我们培训基金。我必须承认我是势力的,直接百度那个老师很有名气,我就有意识的想要结交。那种把自己放到尘埃里有点讨好的关系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老师当时客套的说可以和她邮件联系,我就真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想要和她保持联系,想要得到她的指点提升自己。和老师简短的通了几次邮件后,她再也没有回我信息。那时候,我很不能够理解为什么。我常常在想,我所遇到的问题难道对她未来的培训不是一种素材经验的累积吗?
我被一个朋友拖到初中群时,曾看到多年不见的朋友突然联系上了感觉很开心。不可否认,其实我骨子里还是喜欢交朋友的。但是,当我一转身发现微信群里有未读信息上千条时,我凌乱了。点开聊天记录,我被里面无关痛痒的,在外面喝酒呢,在打牌,谁在出来聊天了等等这样的消息点醒了。我看着聊天记录,好多还是语音的,看看时间,我就非常的好奇,难道他们都不需要上班吗?真的很闲很闲吗?
我一直是有危机意识的,总觉得这个社会每天都在瞬息万变,我们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我害怕我的一个打盹就被成千上万的人拉开了距离。群里的如此休闲生活没有带给我快乐,反而让我更加的焦虑恐慌。我突然意识到,不管曾经的同学是什么样子,我们曾拥有过多么纯洁美好的情谊,都已经是过去式了。这么多年,大家都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长久没有往来早都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圈子。我没有三六九等的观念,但是我害怕自己成为那种没有追求,整天得过且过的人,我的行为不被理解,他们的言语亦是我不能接受的,后来我果断地退出了群组。
退出以后,我感觉生活一下子轻松了。我还在按部就班的努力着,朝着自己心中想要的生活努力着。我突然理解了那个老师为什么不再和我联系了,她是全国的一个知名培训师,每天会有很多的工作安排。除了超强度的工作之外,她还是一个人,还有很多的人际关系去要维护,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并没有对等可交换的价值,那么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呢?
上学时候,我们都喜欢和学习好的人交往,总想着能多学点别人的经验。走向社会以后,我们都想要和有身份地位的人交往,因为我们总希望得到我们想要的帮助。可是我们都忘却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都是均等的,有种磁场吸引,你帮助我,我成就你,而并非单一的索取。
曾读过一篇文章,大概是一些地方有些有钱人自发成就了一个联盟。每年大家都拿出一些钱交给商盟保管,哪一家有难,大家一起支援其渡过难关。如果你没有那方面的能力,你能强挤进去吗?
我以为:你是谁,将会吸引谁。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委曲求全,强行想要结交一些和自己并非一个圈子的人。与其那般求来一些无效的社交,还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潜能,具备加入圈子人的能力。我还是我,我所散发的光源自会吸引同一个圈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