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课》 先推荐这本书《影像中的生死课》,作者陆晓娅推荐理由:近两年被两本书深深打动,第一本书是柴静的《看见》,被孟老师称为“全书没有尿点”;第二本就是这本书《影像中的生死课》,才看了两章,就已经从思想的影响到情绪状态的改变,最后落实到行动。自己从大一接触心理学,最感兴趣的两个部分,一是心理投射,原因是它就像一面镜子,我画即我心;二是死亡,原因?更多的应该是好奇。古典老师的对于死亡的解读,我特别认同,他说:“死亡是人类最好的礼物,当生命有了限度,每个人的价值就会浮现”,的确,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踏上了奔赴死亡的路上,但是每个人到达终点的时间不一样,每个人的生命质量也不一样。它就像一个进度条,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死亡 完成第二章的作业:本周生死事:说起最近经历的“生死事”,一个场面进入脑海,上个月我们附近的一个大学有同学跳楼自杀,被视频拍下了全过程在网上传播,自己的好友也在转发,我好奇点开,只见一个瘦弱的男生站在一栋楼的顶层边缘,相比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他显得那么的弱小,下面聚集了一群同学拿着手机,特别讽刺。视频播放到第一分钟,他纵身一跃,视频结束。那一刻,内心很复杂,死亡距离我们好近,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一刻,好像很多很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不那么重要,比如:高考失利,失恋,友情破裂......那一刻,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种哲学的终极命题会突然浮现在脑海里。那一刻,我在想怎么做才能让生命尽可能的绽放,在有限的生命里,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做更有价值的事。回到开场的电影《小猪教室》 小猪教室 面临老师最后的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肯定是不能杀呀,在一起两年了,都培养出感情了”这几乎是我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来源于我所受的教育,中国的文化氛围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甚至作为成年的我,那一瞬间,都很难想象会有一半的学生选择杀掉这只小猪,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文化的差异在此刻显得那么淋漓尽致。“不吃小P,怎么处理呢?他们已经毕业了”,自己的大脑早已被故事的场景定格在情绪层面,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处理的问题。“每个决定都要承担责任”孟老师的笔记引导我开始走向理性。 阳光的心态 知识收获:1.在危机时机牺牲生命帮助他人也是本能,是利他性的本能,从进化角度来看,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利他性,种族就更容易生存下去,如果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对种族来说是不利的。2.真正理解生命的方式是体验,尽量产生积极影响3.不仅关注“事”怎么了,更要关注“情”如何了?事情结束之后对孩子长期的心理影响。班级讨论的基本规则1.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判,(表达不同观点时,将“人”和“观点”分开,如“我听到你的想法是....,而想法是......”)2.诉诸理性,不要诉诸权威(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表达自己观点、质疑他人观点的权力)3.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人的言说,理解对方的观点,不打断对方。老师推荐书籍《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记录》作者寇延丁、袁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