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孟浩然

(转)有唐一代,诗人辈出,相熟的文人之间往往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以诗相交,不问出处,携手笑谈,互为知己。

我们熟悉的“诗仙”李白,一生交游广泛,结识了不少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其中仰慕他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不过,这位高唱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放“诗仙”,却对一个人倾慕不已,他是谁呢?接下来我们就从李白的诗作中一探究竟。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的首联,李白就直抒胸臆,他说:“我敬爱孟先生的潇洒风度和卓然文采,他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颔联的意思是,孟浩然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在乎功名利禄,于是,这一生闲云野鹤,到了年老的时候依然归隐山林,逍遥自在。

颈联里用到了三国时期徐邈的典故,他把清酒称为“圣人”,把浊酒称为“贤人”。“中圣”也就是饮清酒而醉的意思。

诗句则是说,孟浩然常常把酒临风,举杯对月,喝着美酒醉去。他不愿为君王效力,只沉醉于自然的美景。

诗的尾联直接抒情,化用了《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说,即使有高山似的品格也无法仰视到“孟夫子”的高度,只有在这里向他清高的人品致敬。

说起李白和孟浩然的相识,大约是在公元727年到736年之间。这个时期的李白暂居在湖北的安陆,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安陆市,他经常来往于襄汉一带,于是结识了比他年长十二岁的襄阳名士——孟浩然。

有一天,他专程去拜访孟浩然,不巧的是孟浩然外出不在,两人没能见面。于是,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和遗憾。

李白和孟浩然都是性情豪放的文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也是诗酒趁年华,快意人生,十二岁的年龄差,丝毫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武昌相会。

他们在武昌玩了一个多月,还一起游览了黄鹤楼。黄鹤楼上崔颢的题诗,让李白也钦佩不已,只能惋惜地说:“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不过,在孟浩然出发前,李白还是决定以黄鹤楼为题,作诗为他送别。于是就留下了家喻户晓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和孟浩然不仅志趣相投,命运也有着相似之处。孟浩然起初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后客游长安,科举、干谒都未能入仕,便又回归故园。

李白没有循规蹈矩地参加科举考试来博取功名,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文采,通过干谒和献赋的形式谋求进仕。在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成为供奉翰林之后,又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诗仙”李白很崇拜孟浩然,光是写给孟浩然的诗就有好几首,但孟浩然传世的作品里却似乎没有赠给李白的诗。李白对孟浩然的这份景仰,又何尝不像杜甫对他的崇拜呢?

李白和孟浩然的黄鹤楼一别,不仅成就了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也为历代画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元代画家马琬的《春江图》中所描绘的景致,就很符合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下面我们由近及远地来仔细欣赏一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