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八点,整栋楼蓦地停电了。灯熄灭了,空调停了,电脑上听课的页面静止了,世界仿佛安静了。
前线发来消息称,因学校正在准备集团校文艺汇演彩排,用电负载重,新换高压屏保护录灵敏跳闸。
大冬天停电是什么感觉?
阴沉沉的天气,整个办公室一半微光一半黑暗,拉开窗帘隐隐感到玻璃窗透过的寒气。
今天第一节外教课。推开教室门,伸手不见五指。原来学生把窗帘给合上了。我示意让他们拉开窗帘,班上的显眼包连忙喊"老师,别别!我见不得光!"或许他们是想找一找与平日不一样的感觉。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见。我问"外教来了吗?"显眼包指着黑暗的一处回应"在呢!在这儿!"
拉开了窗帘,几分钟后外教来了,他对停电感到几分惊奇,呵呵笑着"This is something new."在昏暗的教室里,多媒体设备都停摆了。外教灵机一动,按学号抽取学生进行段落朗读,让学生课堂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勉为其难,有声音小的像蚊子,有单词读得不熟练的,还有的大字不识。有几个读得流利一点的学生,赢得了外教的肯定与欣赏。等到学生朗读完毕,外教进行总结点评,单词发音和课文朗读有待回炉改造。早读开口难,无怪乎朗读不熟练。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确实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第二节课,依旧没来电。由上新课改讲单词。讲到solidarity团结一词,听见有人在哼《团结就是力量》。于是,让全班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开头部分唱得很带劲,但是唱着唱着就熄火了,因为不记得歌词。我再问,我们有班歌吗?有,就是上学期拿了二等奖的全班大合唱歌曲。于是,让文娱委员起调打拍子指挥全班合唱。这些孩子们不知道,在黑暗中唱歌,是我中学读书年代美好的记忆。晚自习唱歌,是每天期待的时刻,尤其停电了唱歌,更别有一番趣味。唏嘘一片尖叫一片,再尽情地歌唱。
整堂课,电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我打开ppt没多久,蓦地一下又停电了。学生笑道,还是别费劲了。罢了罢了,最终改成讲解词汇,板书,用创设情境的方式鼓励口头表达。
停电了,有学生担心,有没有饭吃。果然人首先最关心的还是最基本的需求:吃饱穿暖。
停电了,食堂的饭菜延迟了,但是最终还是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停电了,莫急莫急,也可以做一些不一样有趣的事情,比如唱歌、背书、促膝交流。
停电了,淡定一点,在内心修篱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