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各位聊一聊,最普通的自助游玩家/留学生,在北欧如何能够捕猎到极光。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只靠手中的相机,就能拍下足够摆在朋友圈装X的照片。
以下描述全部基于17年圣诞节前后,和朋友去挪威城市特罗姆瑟(Tromsø)的经历,那就开始吧——
简单介绍下特罗姆瑟吧,它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北极圈附近最大的港口之一。造就这座城市的是流经域内的北大西洋暖流,使其成为北极圈内稀有的不冻港(查了下纬度在69°,严格来说已经在北极圈内)。虽然这个小城市常住人口才7万多,也许不如你们镇子热闹,但是考虑到这座城市已经一脚伸进北极圈,却依然有日常生活所需的超市、办公楼和健身房,甚至还有北欧风格鲜明的教堂和图书馆建筑,已经显得很不简单。
当时我和朋友到达特罗姆瑟的日期,大概是12月20日,高中地理学得好的朋友应该会对这个日子很敏感了,因为当时几乎已经到了冬至前后,是北半球黑夜最长的日子。
从飞机落地已经是10点多了,天还是黑得跟深夜一样,随便找了个地方吃过了晚餐(误)早餐之后,时间来到中午(?)十一点多,北极圈里奇妙的一幕发生了,小镇的天色逐渐转为破晓时分的亮度,正当你以为太阳终于可以露露脸的时候,天空却又慢慢地暗了下去,十几分钟后又转入黑夜。
从黎明到黄昏,前后才不过半小时,太阳就像在这里走了个过场一样,左手打卡上班右手就看表走人,像极了长假前一天假装上班的你。
由于特罗姆瑟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角,因此也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冬季户外探险、户外旅游的好地方。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里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所能踏足的极北之地,幸亏有暖流的存在,大家才能在圣诞假期到野外露营、徒步、驾船或者追逐极光,但又不用担心天气过分寒冷。
在特罗姆瑟,游客们应该说都是带着愿望来的,有人希望在这看到极光、有人希望感受极夜、有人则简单地希望踩踩雪,而小镇里也准备了各类的户外探险短途游,以满足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我和朋友当时就报了两个团,一个是坐轮船到更北的海域去看鲸鱼的,鲸鱼反而没看着,倒是灌了一路风又走到了更北的深海区,也蛮有意思的;而另一个旅游团就是下面要说的极光团了。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就问了,我不都已经到了特罗姆瑟,全世界7大极光观赏胜地,又恰逢极夜时节,看极光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吗,为啥还花一千多报团呢?
这个问题要理解不难,打个比方:今天我们要听得是钢琴演奏,可是你就站在大街上,汽车来来往往的、人声嘈杂,就算郎朗就在你面前50米演奏,你也不可能听到点什么。
同样的,极光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烈,充其量只是一种十分微弱的光,在满是人造强光照射的市区,当然就观察不到(光污染警告)。即使是郊外,假设农民家门口的射灯功率稍大一点,都可能让极光在你眼前隐形。(只是拍照的时候用慢门,加之相机感光元件敏感、摄影师后期加工,才会让照片里的极光那么强烈而美丽)
因此,就像听交响乐得到演奏厅一样,要观察极光,还真得去人烟稀少的野外去,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才能用肉眼捕捉到此等奇观。
而我们报的这个团,则要从特罗姆瑟的市区出发,足足驾驶两个小时中巴,越过挪威和芬兰的国界(北欧三国北部边境一般不怎么管),才能到达观察目的地。
晚上10点左右,我和朋友按约定时间在当地一个比较大的酒店集合,自作聪明的我们还退订了当晚的酒店——按计划第二天6点50我们就要坐飞机离开特罗姆瑟了,顺利的话旅行团5点就回到特罗姆瑟市区,到时随便找个地方打发时间,也就不用多花近1000元/晚的房费了。
计划听起来挺美好的,只是事后看起来一切都太理想。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跨过了芬兰边境,来到了旅行团的营地,说白了就是一片比较平坦的雪地。几位导游小哥马上下地熟络地为我们作准备——原地烧起了篝火、车尾还准备了一些热巧克力,布置好一切后,小哥就让大家稍作休息。
后面的一个小时,大家就在极北的野外,开始了往常的等待:一群年轻的中国面孔(应该大多是在英国的留学生),都自个围成团在等待,相互间话也不多,对他们来说今晚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亲眼看到极光。而其他洋人团友,则开始了无聊时必须的social,大家有一茬没一茬地聊着,彼此报以礼貌性的假笑(有时候还是大笑)。
无论是在干等还是聊天,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看看天空,有人还尝试拿出手机拍摄(结果当然是一团漆黑)。但是导游小哥焦虑的脸色告诉我们,今晚看起来也会是让大家无功而返的一次出行。
果然,时间来到了快凌晨3点,澳洲导游小哥沮丧地告诉我们,今晚云层太密了,极光正在发生但我们也完全看不到,肉眼只能观察到云层有泛着绿光,但这和天晴时的状况无法相比,他表示很抱歉,但也必须回程了。(我和朋友毕竟机票也订好了,看不到极光也赞成他及时回城的决定)
回程的路上,一中巴的人都好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样,兴奋劲早就过了,遗憾的情绪又涌上心头,大家话说得也不多,迷迷糊糊地,大家都渐渐睡了过去。
约莫过了一个小时,中巴却在半路停下了,导游小哥下车看了一眼,上车用喇叭说:前面运货的一辆大车滑出了公路,后面的货柜不仅挡住了我方的道路,还把来向的路也堵死了(欧洲很多公路就和我们县道一个水平,在最边远的郊区有条两向小路就不错了),现在两边的车都开不动了,得等待救援车来把货车车头摆正才行。
我和朋友听到之后,立马对眼看了对方一下:不好了,原本时间就排得满满当当,这货车如果塞上个把小时的话,我们不仅极光没看成,连飞机票都要搭进去!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了,也只能自认倒霉了吧,脚上的靴子进了的雪早已经化成了水,捂了两小时的袜子也更加让人心烦。一车人就在沉默中等待,但似乎感觉到大家都没闭上眼,一股可以感知到的低气压笼罩在车厢里。
但是,如果事情没有转机,我也不会在这里分享经历了,不是吗?
大约过了20分钟,导游小哥激动地抓着手机跑上车告诉我们:铁汁们,我们真的撞了好运了,正是因为货车司机的出轨(?),我们头上的云层开始散去,极光也正在进行,大家快下车观赏和拍照吧!
这时大家不管是订了飞机票的、还是睡意昏沉的,都一下打起了精神,迫不及待地冲下了中巴,坐在后面的团友脸都贴在车窗上看了,毕竟,今晚的愿望总算是完成了,眼前的烦恼也都可以丢一边了。
于是,在挪威-芬兰的跨境公路上,竟然出现了荒诞却让人兴奋的一幕——50米前是一辆划出公路、一头扎在雪地里的大卡车,吊在后面的车厢挡住了双向的车流;50米后是一组兴奋的旅行团,公路成了他们原地欣赏美景的场所、车灯成了照亮他们光源;导游在为大家拍照,团友们开心得快哭了出来,当然,头上漫过的还有迷人的极光。
这一路上遭遇的失落和意外,在这一刻竟交织成了大家的喜悦。
要描述肉眼观测极光的感受嘛,说实话谈不上震慑心灵,但却足够润物无声,我们此前也的确没有看见过此等的景致:黑夜中就像有一卷丝带顺滑地溜过,缓缓地从很远的地方而来,却又不停地奔向远方。如果要追根溯源,欧若拉的确就只是一阵“太阳风”,如过客一般吹过了我们头顶的天幕,继续走向宇宙更深处。
最后(虽然我拍得不好,但是坑还是要填上)给大家分享一下手机拍极光的方法。
首先你要有两样东西:能够自调参数的相机/手机(一般是手机里的“专业模式”)和小型支架/云台。
当时我的相机只有一个等效60mm的定焦头,肯定是拍不了大景的,所以就只能仰仗小支架、小云台撑起手机了。
在专业模式下,能够调节的一般会有4个参数:
ISO:对于光的敏感程度(数字越大并不是越好,类似灰尘等无关紧要的光源会因为高iso被捕捉到,导致图片的“噪点”很多,因此要配合其他参数找到合适的iso值);
WB:白平衡(数字越小,场景就会越“冷”);
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在相机里就是快门打开的时间,手机里一般是软件在合成(曝光时间越短,对于动作的捕捉就会越精准,如拍摄运动员;而长曝光时间,则允许更多的光线流入感光元件,有利于黑暗条件下拍摄)
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数字越大所“瞄准”的距离越远(拍摄极光时基本理解为“无限远”)
手机拍摄极光时,我们只要控制好ISO和快门速度就行了,另两个参数可以由手机自动设置。
由于ISO的极限应该配合快门速度摸索,所以这里最关键的则是快门速度。就当时的经验来说,在野外大风的环境下,利用便携的小支架+手扶的方法,最多可以保持20秒的拍摄。时间再长的话照片就会因为晃动变糊(因为快门打开的时间里所有的流入的光都会被记录下来,因此慢门最好配合稳定的机位,否则就是一团混沌)。
与20秒快门速度匹配的,ISO只需400即可拍到相对明亮而又干净的极光(光的本体足够亮、噪点不太多)。如果你有心思钻研,拍摄的时候可以打开raw按钮,保存下细节更丰富的raw文件(未经手机软件压缩和处理的“生肉”文件),后期利用Lightroom或是Snapseed处理能够得到更好看的图片(一般处理都是提亮高光、压低黑夜背景,调出自己喜欢的色调和饱和度就好了)。
当然,你也可以把人加进去,玩出更多的花活(由于当时需要一人扶稳支架,能整的活不多,就只能假装遥望星辰了,此时极光现象已经没那么强烈)。有意思的是,地上的红光其实来自于前面的大卡车的尾灯,与极光绿搭配恰好形成了冷暖交融的迷幻组合。
一车人终于亲眼看到了极光之后,回到车上也心满意足了,大家赶紧拿出手机修图和po照,和朋友们讲述今晚奇妙的经历。
而不一会前面的车也抢修完成了,路上的车流开始动了,我和朋友马上和导游说明情况,意思大概是“老铁,今晚的确挺好玩的,但是我们俩的飞机不到两小时就要起飞了,你看能不能飞驰一把,那就算给我们一个完美的旅程了”。澳洲小哥表示充分理解,但还是拒绝了让司机开快车的要求,只是答应我们帮我们约一辆出租车在下车地点等候。
我俩到达特罗姆瑟市中心的时候都快6:30了,大家疲惫得刚刚睡醒,我们俩却要像生死时速一样抓着背包跳入出租车。幸好出租车司机比大巴司机还是更狂野,不到15分钟就把我们送到了机场,这额外的100克朗还算花得挺值。
小城的飞机场也不大,从值机、安检到登机,整个过程也不到10分钟。我和朋友在这个极寒的机场,凌晨的时分一路狂奔,最后在登机口看到亲切的空姐大妈招呼我们入座,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此刻屁股下的廉航座位,竟然第一次显得那么地安稳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