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庸,我的青春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万个读者心中,就藏有一万个江湖,一万个金庸,对于7080后的我们而言,或许还有一万个青春……
即使你不曾逐字看过他的书,也一定看过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他的英雄美人,他的江湖恩仇,填满了无数人仓皇的少年时代。
一
初识金庸,是在师范的图书馆中,那年我17岁。
当时的我,正是忧郁落寞,茫然无措之际,试图用读书来打发时光。尽管能借到的书,大多发黄破旧,但打开《射雕英雄传》,一翻书页便迷上了,一个叫金庸的作者,用他的如椽大笔,呈现出了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浩然江湖。
自此之后,便看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课上躲着老师的眼睛,晚上宿舍熄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悄悄与武侠世界里的人物对话,过招,就连那段时间做的梦,都是比武论剑,天外飞仙,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最快乐和神奇的时光。
当然,凡事都要有度,过犹不及。上课时偷看,读到情节精彩处,自然神飞天外,无所顾忌,于是悲剧发生……
第一次被老师抓住,是在生物课,上午第四节,一般是大家饥肠辘辘,手捧饭盒的时候,而我正享受着精神食粮,忘乎所以。当时正读到《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以美食诱洪七公收郭靖为徒的章节,黄蓉做了道菜叫“二十四桥明月夜”。心里默念这得有多好吃呀!估摸着还砸吧嘴呢,忽听得老师一声大喝:“某某,复述我刚才说的话!”登时,食欲全无,换来的是周围的一片哄笑和自己的脸红脖子粗。咳,瞧我这出息。结果是扣掉20分的平时成绩(师范百分制是平时40+期末60)
此后的我,虽有收敛,但还是难以抗拒江湖侠客风云际会的诱惑,果然,又被以严厉著称的四大怪人之一的数学老师在课上生生“活捉”了两回。其结果可想而知,四十分被扣光。期末成绩扣了三分,得分57!学生时代唯一的一次不及格贡献给了金庸的武侠小说。
说来奇怪,当时被“活捉”时老师的问题我不记得了,偷读的小说故事却异常清晰,一次是《神雕侠侣》中北丐洪七公与西毒欧阳锋最后一次华山论剑的章回,两人一正一邪,阴阳交错,正杀得天昏地暗之际;一次是《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和任我行去黑木崖挑战东方不败,生死未卜之时……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少时那么在乎成绩,考不到第一都得难过很久的我,居然就这样被打通了文史的“任督二脉”,看到了试卷之外的另一个江湖。
一读金庸深似海,从此江湖是梦乡。
可以说,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在那个物质匮乏、青春迷茫的年代带给我们无限的憧憬。而今我们缅怀的与其说是金庸,不如说是承载我们共同记忆的青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如今二十年过去,再次翻读金庸,满纸的回忆扑面而来,少时的老友,过去的故事,渐次浮现眼前。
二
看到一句评论说:“金庸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娱乐了大众,而是教化了读者。”相比于现在爆火的浅薄粗陋,漫无边际的玄幻小说,无论作者阅历还是表达文笔,都是天壤之别。金庸先生这些作品,带给人一个更宏大浩然的武侠世界,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乔峰的武功盖世,豪气干云,杨过的洒脱狂放,令狐冲的率性而为,韦小宝的放荡不羁,都那么的深入人心。
我们读金庸,不光沉醉于他描写的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更感动于他笔下至情至性的热血侠士。金庸曾说,武侠小说精神在“侠”,“侠”就是牺牲自己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这种“侠”的精神永远存在。
据报道,新加坡的语文教学,会让学生读金庸。我甚至偏激地认为,判断中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金庸的小说能否进教材。
当我们困惑于如何激发初中高中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兴趣时,不妨鼓励他们用半年的时间读完金庸作品,并一部一部的评价解析,我以为可能是最好的语文教学。
如今廿年已过,人近不惑,身为人师,亦有十八个春秋,虽然对人生,对未来仍有颇多困惑。但一腔热血仍在,愿将这家国天下之侠义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金庸先生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恕我直言,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家了。金庸不是翘课关在宿舍里日更1万能练成的。你能写得出萧峰的豪情,段誉的憨萌,令狐冲的豁达,程灵素的深情,黄蓉的精灵,韦小宝的无赖?你写得出凌波微步的潇洒,六脉神剑的气势,天山折梅手的精妙?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需要底蕴!这深厚的功底需要你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辗转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接古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
从1955年使用笔名“金庸”连载武侠小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金庸总共写了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从春秋到清末,纵贯2000多年的中华史,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瑰丽奇幻的梦想,为武侠小说史乃至中国通俗文学史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超过3亿册。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当世一代儒侠,一如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般潇洒。人的一生,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就如查大侠的人生,可敬,可叹。
写到最后,突然想到秦观《临江仙》中的一句词: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笑傲江湖》最后写到“令狐冲最后踏遍了华山五峰三岭,各处幽谷,都没有找到风清扬的踪迹。”江湖路远,天涯仗剑。风清扬是我最早使用QQ的昵称,当时用这个号写了不少天马行空的文字,如今连账号密码都忘掉了。忘了也就罢了。
原来,这天下,武功最高的,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