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加入了一个“小团体读书群”,大家准备一起共读林昆辉先生的《小团体动力心理学》,以录音读书与语音分享感受两种方式完成。
买回来这本书,大概翻了一下,脑袋就有点懵,里面还有好多英文名字和英文单词,而且竟然还有公式,以及好多字母符号……天呀,忘了林昆辉先生是语言心理量化咨询学派的,真搞不懂,难道语言还可以量化?
我们规定每周三之前完成本周录音诵读分享,周三晚上每个人分别谈各自的感受分享。
看着伙伴们陆续开始分享录音,我有些着急,可是看着书中的英文,唉:-(!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呀,更别提怎么念了,发愁!
百度吧,不然怎么办呢?学着念了几个单词,也四不像呀,一会儿录音时,再忘了,这该如何是好?突然,我有点后悔报名参加这个读书活动了,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难受吗?学习是为了啥?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才对。
我打退堂鼓了,心里好烦,一股无名火似要冒出来,算了,拉倒吧,不学了!这么想着,找到群里的赵老师,准备告诉她,我要退出。
打开对话框,编辑,删除,再编辑,再删除……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想着赵老师会和我说什么?我又在想,我确定要退出吗?退出就意味着放弃,还没有开始,我就要退缩吗?
又把书打开,再翻了翻,好像就前面两章的英文和符号比较多,或许坚持一下就过来了?团体动力学,我也是这个团体的一员,不是么,如果此时我退出,会给这个团体又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边纠结着,一边继续百度这些个烦心的英文。
突然,咦!灵机一动,算了,都是英文名字,我直接翻译成中文念得了!不认识的单词,也直接翻译成中文念得!这样,我念着不别扭,听的人估计也顺耳点。
这么一想,脑袋顿时清爽了许多。
学习本来就是为自己,当然要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