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做过详细的时间管理,只是随着惯性和任性,在固定的时间里,大致做着固定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而时间飞快的消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转眼这一年也剩下不到三个月了。光阴这个东西,细思总是让人觉得惶恐。
今天稍闲,想到时间管理和计划安排的事情,照猫画虎的列了一个表格,从早晨起床算起直到晚间上床休息,依次列举了日常以及自己计划做的事情,然后进行了计算。
第一项是工作时间,每天到单位上班的时间固定,标准是7.5个小时,上午8:30-12,下午14:00-18:00,还要加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倒也不多,如果中途无需购物,半小时足亦。中午虽然不在工作时间内,但也在单位并不回家,食堂吃午饭后在办公室沙发上午休。所以实际身在单位的时间为9.5个小时以上。
第二项大块支出的时间为睡眠,通常十一点左右上床休息,五点半左右起床(夏季一般是五点左右),晚上的睡眠时间约为6.5小时,加上中午一小时的午休,整体睡眠时间为7.5小时,四舍五入的话,基本上满足了科学定义上的身体健康所需的时间,但这一时间略有水分,因为有时不能按时入睡,有时躺下并不能顺利入眠,所以实际的睡眠时间应该不足7个小时。
现在我眼皮有些沉重,头脑有些发昏,不知道是不是没睡够的表现。可是那些大咖们,据说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二三点,还能保持热情洋溢、斗志昂扬的战斗状态,支撑他们是激情与梦想,还是金钱和欲望,或者二者兼之?我是做不到。
第三项固定支出的时间为吃饭,早晨做、吃、收拾,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时间长短取决自己打豆浆、煮鸡蛋、拌凉菜,还是买牛奶和包子,早上吃什么通常与前一晚的准备和晨练回来的早晚有关。中午在单位食堂,半个小时肯定够用,通常用不了那么久。而晚饭多数是自己做,吃完收拾好,一个小时不够用,一般都到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之后了。这样用在吃饭上的时间约为2-3小时。
以上三项按最大值合计下来就是20个小时,留给锻炼、做家务、洗漱、打理公众号、看文章、看书、刷朋友圈、聊天、发呆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了。
其中锻炼占用一个小时,在冬天到来之前,用时约为1.5个小时,进入深秋后白昼缩短,出门的时间也推迟,而今后,因雾霾和寒冷,可能会取消外出,但还是要留出一定的锻炼时间。
更新公众号的时间通常是在晚上,平均为两个小时以上,包括思考和输入文字、排版、登录平台发布、查看回复留言等。其实写的内容并不多,但写得慢,不像某些大咖们思如泉涌、指下如流水,几千字的大作天天有。而我一般也就几百或千字以上,虽然以前并不喜欢千字文,总觉得单薄浅显,但现在能力和时间所限,只好能写多少算多少。
如此以来,就剩下一个小时,要用于洗衣打扫、整理房间,处理杂务,和家人聊天,吃水果零食。
当然,这是大致的日常安排,实际过程中会有很大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有时候,可能不写东西,可能晚睡、可能不得不放弃午休。因为还有亲朋好友的交往,还有感兴趣的网上课程,还有意料之外的杂事。
怎么会无聊呢?时间老是不够用啊。一直想纳入计划的阅读纸质书和整理学习心得,却因为时间利用的不好而至今未能落实,花在手机阅读和刷屏的时间太多,接下来要改,要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养成阅读纸质书和做笔记、整理的习惯,恶习难以根除,任重而道远。
除了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睡眠谋生,能够用于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有限,清理追踪一下日常时间的去向,才会发现时光太过宝贵,而我们虚度浪费的太多,人生短暂,生命只有一次,时间给你留下了什么?你有多少时间用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己喜欢的生活?有些事,现在不抓紧时间做,可能就会空留遗憾了。
每一天,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算一算,你的时间都去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