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写出了一篇阅读量稍高的“准爆文”,就有简友通过简信、微信向我“请教”写作方面的问题,还有的简友问我该如何选择写作培训班。
我只能如实地告诉他们:其实,我来简书还不到两个月,我还想报个班培训一下呢!
由此看出,不少新手提高写作水平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也难怪现在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训练营。
这样说,无意冒犯各位办班的大神。我还没参加过任何付费的培训班和训练营,但通过不同渠道,也看过一些课程的回放。要说现在的培训班良莠不齐,估计大神们都不会有意见。
这些年因为工作原因,参加过不少的写作培训班,保守估计也有二三十次之多。短则一天,长则一周;最长的一次,是到某大学封闭学习了一个月。曾经的写作老师,有高校的教授,媒体的编辑、记者,也有上级机关的大笔杆子。听课的内容涉及公文、综合材料、新闻稿件、政务信息,就是没有过自由写作。我也就机关公文、政务信息和新闻写作,给基层人员讲过几次并不精彩的课。
就自由写作来说,我还是一个新手。但感觉机关写作与自由写作虽然文种类型和要求不同,可基本原理、提升进阶的手段,还是有着相通之处。
从以前听过和讲过的课,我的感觉是,并不是只有写作老手,才有资格当老师。有时,新手教新手,效果会更好。
有一年,我们邀请省局办公室领导给基层兼职政务信息人员授课。省局派来一位刚从事政务信息工作不久的年轻科长,开始我们并没给予太高的期望。没想到这位年轻科长的课讲得十分精彩,他针对兼职人员特点,设计了完美的课程框架,使从未从事过这项工作的同志,也能很快上手,听课者反响很好。那次授课,也成为几年内我们搞得最成功的培训之一。
现在有的写作培训班,就是由这样的“新手”老师开办。他们自身作品并不多,甚至大部分作品都局限于“谈写作”本身。但他们的确积累了大量主题阅读,对于写作的相关概念和框架问题,研究得相当深入。
有写作经验的人还是能够听出,课程的有些内容是靠强大的逻辑思维演绎出来的,他们在有些问题上,毕竟缺少经验和心得。对于写作来说,写个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字真不算多。
对于从零开始的写作小白来说,参加这样的培训班是十分适合的,因为能够让自己很快上路。师傅领进门,以后修行在个人。
也听过国家部委办公厅和省委省府研究室的大秘讲课,他们都是从事机关写作几十年的大笔杆子。开个玩笑,如果机关写作也有等级的话,他们妥妥的应是中作协会员的水平。听他们讲课的基本没有新手,这也相当于现在的一些写作“进阶班”。
概念性、基础性的东西他们是不讲的。他们讲的大多是写作的实例、经验和心得。如果是写作小白听,甚至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以他们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且不说讲得字字珠玑,偶尔一句心得入耳,足以让听课者提示一个境界。
说到进阶,有一句古话,“取法乎上,只得其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最好的进阶,是向经典和名家学习。
毋庸讳言,真正的专业写作高手,是很少办班的。他们没这个时间,也知道写作其实是不能教的。能举办写作培训班的老师,自然已经在一定范围群体得到认可。但在专业作家看来,他们也只能算是新手,有的甚至还没踏进写作的殿堂。他们以后也可能会成为大家,但现在还不是。
这样说,绝对不是说他们不应办班。毕竟头衔和水平是两回事,写得好和教得好也是两回事。
要是以进阶为目的,还是应明白自己想达到的目标。简书设置了关注、喜欢、签约作者、简书学堂、简书出版的完整体系,也为写作者勾画出了在简书写作成功的路线图。有的老师正是按这个路线图取得了成功。
如果你也要走这样的路线,也应该明白,前面的成功者,绝不只是靠上培训班实现成功的。他们在成功之前,走的也是向经典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的路子。
课还是要听的,但一定要记住“取法乎上”,不要把境界和目标定得过低。学习细枝末节的套路,会过早限制自己写作生涯的高度。特别对一些天赋型的作者,在学习和模仿他们时,更应记住唐代书法家李邕的话,“学我者死,似我者俗”。
我们每年还会参加和组织各个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这比较类似于现在的写作分享。
简书上质量较高的分享,有的是简书大学堂的课程,有的是在一些收费社群。分享相对于授课更加自由灵活,分享者大多是崭露头角的写作者。听过几次分享或回放,还是有许多收获。
现在简书上的作者,应当说写作时间都不长,真正形成成熟风格和成熟理念的还不多。有的人出发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都还在写作的路上探索前行。所以,难免有相同的困惑,遇到相同的问题。
对于已养成写作习惯的人来说,制约水平提升的短板,往往并不是写作本身,有时听课其实帮不到你什么。多听一些分享,更有助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板。
听别人的分享,一定要放空自己,不带偏见,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都有可取之处。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盲目崇拜。有时,知道别人为什么成功就够了。有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尤其不适合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