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飞的失重感预示着如蒲公英般自由旅行的启航。唯一的不同想来便是它的漫无目的,而我是寻找那片如刚渲染过后的画布般的蓝的海,由近及远,由浅到深。浅如清晨瑰丽朝阳般明亮,深如脚下青石般坚实。
降落的搓顿感并非尼斯蓝色海岸机场独有的欢迎仪式,但比离开的失重多了些难言的新鲜和触手可及的兴奋,乘着清爽的海风,飘过不足百尺外的湛蓝的海,挑逗着扬起白帆的船。
朋友玩笑道,谁把这片干净的蓝天拓了下来。
尼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南部,荣获《米其林旅游杂志》‘三星推荐’,是法国重要的旅游城市——‘蓝色海岸’。也是我们旅行正式开始的地方。
被一股奇妙的兴奋推动着匆忙地下了飞机,机场并没有要求过海关,这倒是为我们拥抱这片海腾出了不少时间。置身于比英国热情近十度的阳光里,额头不一会儿就被细汗盖住,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逃进uber时是那般的决绝,倒显着对刚刚张望这片比海还要蓝的天空时的兴奋是如此薄情寡义,令人汗颜。
一、
从机场驶出的汽车多的像是行军的蚂蚁,虽然速度慢了些,但在清凉的车内也并未让我们生出焦急,反倒给了我们四人静下心来欣赏这别样风景的时间。
透过窗玻璃,近处是不断向后退去的护栏,远方则是不停歇奔来的沿街而建呈带状的居民楼。文艺复兴的浪潮源于法国,也同样注入了南法的尼斯,就算隔着灰色的车窗玻璃都能感受到居民楼外墙的绚丽多彩。看,是淡淡的粉色,和粉色相连着的是鹅黄色,还没来得及从这份温柔的色彩中抽出目光,那片淡蓝色又从另一栋楼靠了过来。要命的是她们从不空手,怀中的每个口袋都揣着那么几盆样貌可人的绿植,有的是瘦高个儿,有的是矮胖子,有的带着闪着阳光的刺,有的垂着一两米的臂膀,当然还有些点缀着羞涩的粉,妖娆的紫,还有奔放的红,在那片绿色中借着被海风托来的阳光冲路人眨巴着眼睛,你越是赞美她,那为悦己者的容越能钩住你的心尖儿。
当你不堪重负,实在忍受不了以金沙滩蓝色海为背景的多彩建筑的诱惑时,含起下巴,像个刚出世小姑娘一般从远方收起目光,就能发现尼斯的街道也别有一番滋味。街道不像是建筑那般华丽,反倒是为了烘托它肩上的浪漫一般沉闷着,像是一张被1940年的炮火燎过依旧坚实的巨网,托举着这份光辉。守护着,陪伴着,沉默着。最后在跟海相连接的地方,它触碰到了蓝天,这才释放了自己活泼的天性。
Uber行驶不到半个小时就停到了我们酒店门前,礼貌地跟司机说了声,“Merci!”,法语—谢谢。我们四人便转身奔向酒店,寄存好行李,因为还不到入住时间便先休整了一会儿,顺便等着两位天生丽质的女孩子浅浅化个妆,美若天仙。
期间我也没有闲着,因为两个女孩都是第二次见,以示友好,我分别用她们的名字作了一首诗。其一,‘著书三四栋,耕耘一两田,山间生云鹤,日月已无鲜。‘ 其二便是,‘铭山多有鹿,岩下雪已深。’ 在她们还算是比较满意的笑容下,这也算是我们的破冰之举了。
二、
埃兹小镇(Eze),是一个建立在陡峭岩壁上的山城,有着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虽说是山城,但却并不大,不过那些令人晕头转向的岔路总能让你以为已经奔向了远方,其实也仅仅是站在了刚刚头顶的不远处,身边也还是那个用不规则石块建成的方方正正的石屋。
像是知晓游客爬山的疲惫,埃兹小镇特意在山顶上为我们安排了一场视觉盛宴—异国情调植物园。在这个植物园中汇集了数百种奇异的植物,像半人高的龙舌兰,宽厚异常的芦荟,当然还有最为著名的喜欢拉扯游客衣服的仙人掌等。一共有四百多个品种,大多也都是来自与其相隔甚远的另两块土地—非洲和美洲。
要说最美的还得是靠海一侧的风景,握着仅许一人通行的栏杆,耳边是小瀑布和青石接触清脆的哗哗声,下方是由方木铺成的不大的观景台,被矮树环绕着,还有斜放的两张木制躺椅。视线左下方不远处是一家咖啡厅,坐落在旁边山丘的山腰,茂密的绿植恰到好处地枕在雪白遮阳伞的三分之一处,既没有完全遮住那份高雅的白,又展现出了那抹与自然的和谐。视线再远处便是那片凹进来的海,群山小心翼翼地环抱着,包容着她傲娇的小脾气和在阳光下闪着光芒的晶莹剔透的浪花,以及像是被群山拱手吹出去的颠簸着的白帆。
埃兹小镇的美也并非仅仅美于地中海的风景,同样美于生命和文化。她的生命也并非仅仅在于这放眼望去的昂扬着生命气息的绿植,而是曾经战火后的重生。是那片很多年前还是象征着权力的城堡在被路易十四世摧毁后的重生。就像是埃兹村的盾徽:栖息在神奇魔力骨头上的凤凰,代表着‘死亡和重生’,恰恰是在诉说着,已经化为灰烬的城堡和在城堡的灰烬中重生的昂扬着生命气息的植物园。
许是这份依旧保持着中世纪风貌的不屈生命特有的魅力,让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也心生向往。就算是尼采也是在这里获得了灵感从而写出了【查拉图特拉如是说】第三部,进而也留下了旧城山顶的著名的‘尼采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