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认识R的时候,就直觉他不是个会说情话的男生。事实证明,他不但不爱说好听话耍浪漫,还常常因为讲话太直接,给我一种口出恶言、狗嘴吐不出象牙的感觉。有次问他为什麽不说情话,他理所当然地反问:
「说情话有用吗?」
说情话有用吗?我认为是有的。
「谈恋爱」之所以叫谈恋爱,确实有「谈」的成份在。聊天的互动可以累积对彼此的了解,沟通则能釐清两人的相异之处。平时打闹的吐槽、约会尾声的甜言蜜语、睡前枕畔的温软自白,这些言语交织组成了感情中绝大多数的幸福基础。
每个人认定爱的模样是不同的,爱是不易察觉
特别是我们去爱人的方式与心意,会随着个人成长背景与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每个人认定的爱情的模样都不尽相同,有些人的爱是全世界只剩下妳一个人,有些人的爱是我们一起去浪迹天涯。
这个世界不会有两个人的爱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都是遇到彼此之后,才开始让自己爱的方式更适合身边的这个人。
这点造就了爱情的「不易觉察性」。
顾名思义,不易觉察性是指爱情其实是种不太会长期外显,而且外显方式会因人而异的情感。很容易被看似不相关的行为举止埋没而没被注意到。浪漫的情话补足了爱情的这个缺陷:我怕妳看不懂我爱妳的方式,所以我特别说给妳听,让妳知道我爱妳。
除了「谈」,还有什麽方式可以表达爱?
然而,许多生活与情感上的小习惯,是我们不会刻意说明,甚至也不懂该如何用言词表达的。感情中也有许多被碰触到心底的时刻,来自未经言语就能传达过来的感动。
前两天跟R和一群朋友吃晚餐,来到一间菜单选项十分丰富的餐厅。特立独行、喜欢尝鲜的R马上就点了菜单上名称最特别的料理,曾来吃过的朋友们也陆续点餐,只有选择障碍如我陷入天人交战,十分钟过去还是无法决定。
朋友们看我如此挣扎,讨论起大家点餐的依据,R第一个跳出来说:「我超简单的啊,我就点没吃过的或是看起来很酷的料理。」顿了一下,他指着我说,「她只敢点自己吃过的东西,就是那种去不同餐厅还会吃同一道菜的人。」
当下听了又惊又喜,明明很少一起外食,也没跟他说过我在食物方面不太敢尝鲜的这个习惯,他却可以一语中的。这个小插曲让我发觉,他在感情中为了理解我没有说出口的事情,其实也有在观察我的行为和个性。
说情话固然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感情中溅起激情,不过我们谈恋爱不会随时都在讲话,也不一定随时能认真倾听。
恋爱有一半是伴侣之间的留白,我静静陪伴妳,妳默默就走入我的灵魂裡。不必说话的这些时刻,爱情消融在你我共同呼吸的空气,倒映于注视彼此的视线。有些你说不出口的故事,我循着蛛丝马迹找到;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心情,你温柔替我拾起思绪。
恋爱的另一半,是用读的。
我们谈起的恋爱是向对方描述我们爱的模样,为了让你理解而刻意外显爱情;我们读出的恋爱则是理解对方内歛的爱情,即便爱情具有不易觉察性,在你没说话时,我仍然懂你。
初次体认谈恋爱与读恋爱的不同,也是在R身上。
R是早上五六点,阳光洒进房内就会自然醒来的超级早鸟,而我是太阳晒屁股了可能都还没起床的小猪。不过我们同床共枕的日子裡,他一改早起的生理时钟,有时八点多我迷迷煳煳地半醒,还会发现他仍窝在我身边熟睡。
起初以为他只是前一晚太累,后来注意到他连着几天都这样。有次早上我忍不住问他「怎麽还在睡」,他喃喃回应「不知道」,蠕动两下在棉被裡紧紧挨着我。
儘管他什麽都没说,我仍从他撒娇的举动中,发觉他的赖床是想念的一种:难得可以窝着一起睡觉,想再幸福久一点。
谈情听爱是去察觉,阅读爱情是去凝视彼此的心意
口说感情是方便把爱具体化的方式,耳听爱情也是简单就能理解对方的作法,然而只靠语言维繫的感情,很容易把我们养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迟钝,变成如果对方没说,我就不懂,而且我也不知道要怎麽懂。
伴侣之间阅读、观察彼此的举动,才是让感情逐渐变得厚实且柔软的原因。透过阅读对方大大小小的生活细节,你们给予对方的是真诚的重视与专注,愿意在相处的时光中细细地凝视、细细地观察,细细地发掘对方未曾告诉过你的习惯,细细地感受对方爱你的模样,以及渴望被爱的形状。
R对我的感情即是如此。他很少说出铺张的台词,但也有自己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他的浪漫细微地嵌进再平凡不过的神情与举止之间,若不是细微体察,几乎稍纵即逝。
有时候也会觉得要这样仔细阅读对方有点麻烦,偶尔更会因粗心忽略而产生误解和困惑,不过他的隐讳让我随时都在用心理解他的每句话、每个微笑与皱眉,让我不会对这段感情失去敏感度,也不会因为情话方便而更疏于了解话语之下的他。
感情最美丽的元素,在于两人愿意凝视彼此的心。情话固然使人怦然心动,但形同陌路的起点,是你看不见她,她也懒得看你。
我们可以口说感情,也可以耳听爱情,不过要记得,我们依旧要保有阅读爱情的能力,以及凝视彼此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