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福州考察生态农耕的基地,和当地从业20余年的旅游业资深人士沟通旅游发展,在感受旅游的朝阳产业的同时,突然意识到从人文到自然生态的旅游规划中,蕴藏了都市人对于风景优美的乡村生活的共同向往。这种逆城市浪潮的动向加深了我对“分享生态”的理解。与自然生态,优美乡村风情对应的是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我家娃娃从小便学会称呼都市楼宇为“水泥森林怪物”。的确,现在的城市几乎千篇一律,都是钢筋水泥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经常出现,对门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的社区怪现象。钢筋水泥不只束缚我们的身体,让身体更多时间只在局促的百来平方米内运动。更束缚了思想和心灵,让我们更加的封闭,阻碍了情感的流动和温暖的相互关怀。这样的束缚,不只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也体现在我们工作的组织。写字楼里一个个被分割的单元,各取所需,各施其职的分工,让人际关系之间缺失了更多的温暖。人的本性呼唤在钢筋水泥束缚下的回归。
钢筋水泥丛林某种意义上是人类追求外在的物质(舒适和温暖)和便利(群居的相互服务便利)需求的产物,但是这种物资和和便利的需求更多局限在色身居所物理环节的改变,文明的进化需要更多的基于精神的人文植入,以及个体身心同步成长的提升。这是在便利之外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要,要在更大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来营造。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个体能够以更放松的状态沟通思想,开放心灵,互相温暖,彼此成就。
回归的路径需要两个层面的自由解放,一是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空间的硬件的角度,二是从社会操作系统的软件角度。
从硬件角度看是对钢筋水泥丛林的禁锢打破,这需要我们能够从都市森林中跳脱出来,并非是一定要离开这个色身的居所,而是从思想禁锢中突破居所带来的身心限制,开放自己,走入到社区更多的人当中。今天在很多社区里出现的社群的营造,由社区中基于兴趣或基于需求引发的群体的共聚和共建,便是这样的回归。但是这样的回归无法完全在坚固冰冷的水泥森林硬件环境中改变,所以逆城市化浪潮的出现,便是回到山野和田园中,让身心能够更好的放松下来,在与自然融合的环境中去探寻个体的身心回归和群体的相互温暖与关怀。这是分享自然生态的意义
从软件的角度,社会操作系统的变化要从组织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的角度来观察。U型理论和中国式众筹的理论工具无疑都是这样创新的社会性技术。这些社会性技术帮助个体回到源头去探寻,回到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的协同和人与社会的交融中去理解更大的系统目标,让不同的参与者能够统一到一致的愿景目标下开展行动,让社会整体的生态更加的美好。这是分享社会生态的意义。
个体在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分享中统合起来,与身边的同类群体聚合在一起,便能够带来更大的场域改变的力量,让生存的居所环境突破物理的限制,同时也让社会人文能够朝向群体共建共享的方向去迈进。这是人类整体呼唤的一种回归。当然,这样的回归需要个体的觉醒和基于自由意志的行动变化。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变化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势能。所以我们需要等待,当然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在行动中的感召和呼唤。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体,一起走向这条回归的道路!
一起来吧,从众筹有机生活中,探寻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回归的路径,突破钢筋水泥丛林的禁锢,打败水泥森林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