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的知识要成体系化,碎片化知识很难被我们真正掌握。我们更要用心去学习,求学这么多年,我只是为了考试而学,并没有形成一套体系,所以大部分知识考完试就会忘记。
很多人平时不注重学习方法,不会总结自己所学的内容。学了很多东西,但都不精通,也不会进行系统总结,导致知识呈碎片化状态,就像拼图上的一个个碎片,想要在脑海中搜寻到某个知识时,得在碎片堆里现寻找,但你要是把知识体系化,拼成一个拼图后,各部分自然清晰明了,不用再费力搜寻。
2.学过的知识要进行输出,可以通过写作、教别人等方式。写作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维,而教会别人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最佳验证。正所谓“教是最好的学”,教别人的过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消化知识,或许还可以让自己以发现新的问题。
在上学时,我并不知道这个观点,有人问我我也会帮解答,但我内心想法是最好不要来问我,太占用时间了,我自己还想学习呢。但殊不知帮助别人解答的过程,是检验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最好方法。
3.学习一种方法论之后,一定要去运用。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他们听过之后,没有去行动。所以在了解道理后,一定要想一想可以应用这个道理的场景,至少要想出5个例子。
比如“李叫兽”说过:“人的爬虫脑更喜欢视觉化信息。”所以很多会学习的人举出了很多例子,验证这一观点。现在的很多文案都是运用到了这一观点,吸引了更多客户。比如“小积大容量的MP3”,换一种说法:“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里”。显然,后一种说法更形象更具体。李善友老师也说:“人能不用脑就不用脑。”有个说法:人都是视觉化动物,这句话并不是全无道理。
所以下次学一个方法论之后,一定要运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看这个方法论能否真正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4.学习其实也有一套方法论。为什么有人乐于学习,有人就反感学习呢?但是那些反感学习的人几乎没有对玩手机感到厌烦的。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呢?
人在面对很多选择时,通常会选择现在就能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方式,而很少有人会选择那些真正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所以,很多人都不自律,自控力比较差。我们应该学会延迟满足感,多去做一些有长远利益的事。
其实,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奖励机制,鼓励自己学习。在自己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后,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当然方式因人而异,主要看你对什么最感兴趣。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你也可以借助工具来监督自己。比如可以使用“番茄钟”类似的软件,让自己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专注。
其实学习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很多人陷入了学习的假象,学生时期有人很用功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而有人上课看似不专心,却总是成为班级尖子生。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做到终身成长,你不学习,不会真正学习,终会被时代所抛弃。
关于学习,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欢迎一起讨论。
我是晏公子,终身成长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