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机器人是现代人才有的发明。其实不然,早在很久以前,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就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
在我国,西周一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机器人,能歌善舞,让周穆王大为惊叹;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运粮,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而且能日夜不休;唐朝匠人杨务廉发明的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一天下来可以行乞好几千文钱……在我国,关于机器的人的记载多不胜数。不过很可惜,这种记载,大多长于功能形象描述,而原理构造分析甚少。但不可否认,我国古人的机器人制造技术无疑是很高的。
木牛流马
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机器人制造历史虽不如我国悠久,但他们经过农业革命后,甚至在发展后期已经完全领先于同期的中国。
十八世纪瑞士机器人
西方最古老的机器人诞生于240年前的18世纪70年代,由瑞士钟表匠埃尔‧雅奎特-德罗兹(Pierre Jaquet-Droz)和他的儿子发明。这款机器人看起来像个3岁的男孩玩偶;他不仅能写字、画画,还会弹钢琴。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内部的一系列发条和体内约6000多个零部件。当我们上紧发条,它就会抬起右臂,将手中的鹅毛笔伸到桌子右侧的墨水壶中蘸一下,然后在桌子当中的白纸上缓缓写出几行词句。读到这,大家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电影《雨果》中那个可爱的写字机器人的原型就是他。
而又当我们更换内部的40个可替换凸轮,它就可以写出不同的词句,这意味着这种机器人就好像电脑内的各种程式一样可以被“编程”,所以“写字机器人”也被一些科学家视为现代计算机的“始祖”。
网络配图:一口通商
机器人只是同期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18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而同期,我国正处于清乾隆帝统治时期。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和技术(不是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不过很可惜的是,我国一向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在明朝以后渐渐停止发展,直到乾隆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时,乾隆皇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实行“一口通商”,清政府也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这种政策,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网络配图: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