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出来混,会这一样就够了!?
“文学”即“人学”。
作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感悟,表现人性,针砭时弊,通过特定时空与典型人物的塑造,将世间万象,人生百态鲜活再现于读者眼前。
老舍先生在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表面一团和气,实则可恨又可怕的官场寄生虫形象,辛辣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这类卑鄙小人。
重庆近郊有个世外桃源般的所在——树华农场。这里交通便利、设备可观、风景如画。然而,这个明摆着赚钱的事业却年年赔钱。对此,场长和几位股东们虽然对原因心知肚明——他们用错了人,却谁也不肯捅破这层窗户纸。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没少受过农场负责人丁主任的各种好处。因此,自觉亏欠他的各位股东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丁主任对农业和经营一窍不通,却是八面玲珑之人,和谁都是朋友和乡亲,对谁都有求必应。
由于农场接连亏损,上面终于派来了新主任。虽然新主任能力强又敬业,最终还是被工于心计的丁主任排挤出了农场。
这个表面一团和气的丁主任到底有着怎样的手段和神通?以他为代表的官场寄生虫们为何能呼风唤雨,如此可恨又可怕,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1.寻根究底,由来已久的关系网和相辅相生的寄生虫
中国人是极看重血缘牵绊的民族。内敛委婉,重人情,讲世故,懂包容,以和为贵。对于血亲以及称得上家人的朋友们,都抱有深深的爱意。
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正的学问并不是书本上的文字和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能够洞明世间的人情世故,在其中游刃有余。
中国的官场上由此衍生和异化出一张不好定义的网——关系网。
是由形形色色相互之间提供好处的人或单位组成的关系网络。靠亲戚关系、老乡关系、师生关系、婚姻关系等等结成的私人小集团。
之所以要结成这种小集团,目的就是为了把公有财产转移到私人手中。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将握有重权的人物纳入其中。
小说的主人公丁主任深谙此道,把自己变身为大蜘蛛,用农场的各种出产做诱饵,编织了一张上至场长股东,连缀七姑八舅,下至农场职工的大网。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受损害,就可以随意将公有财物赠送处置,中饱私囊。
他这个官场寄生虫,熟悉职场潜规则的所有套路,和关系网这个灰色的存在相辅相生。
2.深谙众人心理的“高情商”让所有人如沐春风
这位丁主任虽然没啥业务上的真本事,人情世故可洞明得很。虽然不懂心理学,却把心理学法则运用得出神入化。
①利过相互交换原则让上级闭口不言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没有人愿意对他人无偿付出,也没有人会得到他人无偿的付出,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
对于掌握生杀大权的场长和几位股东,丁主任照顾得极为周到:
他们,连场长带股东,谁没吃过农场的北平大填鸭,意大利种的肥母鸡,琥珀心的松花,和大得使儿童们跳起来的大鸡蛋鸭蛋?谁的瓶里没有插过农场的大枝的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茶花?谁的盘子里没有盛过使男女客人们赞叹的山东大白菜,绿的像翡翠般的油菜与嫩豌豆?
这些东西都是谁送给他们的?丁主任!
再说,谁家落了红白事,不是人家丁主任第1个跑来帮忙?谁家出了不大痛快的事故,不是人家丁主任像自天而降的喜神一般,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馈赠和细致入微的暖心支持,让丁主任的上级们虽然明知他不是管理农场的合格人选,却碍于情面,默许他的错误。
②利用“名片效应”和“亲和效应”解除敌意
丁主任为了让自己为中心的关系网更加牢固,刚一到农场任职时,他就成了家族七姑八舅,一众亲戚的救主。他把一部分有经验的职工“欢送”出去,让他的众亲戚占据了地上乐园。没被辞退的员工当然会有意见,丁主任却不慌不忙,巧妙运用“名片效应”与“亲和效应”,让他们逐一“缴械投诚”。
名片效应引自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名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某些方面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缩小心理距离,获得心理上的共鸣,在短时间内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亲和效应,原是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在心理学中指人们在交际应酬过程中用亲近的话语、笑容、肢体语言吸引他人,俘虏人心所产生的效果。
丁主任到职后,其他没过问,而在两天中就把大家的姓名记得飞熟,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籍贯。“老张!”丁主任最富情感的眼像有两条紫外光似的射到老张的心里,“你是广元人呀?乡亲!硬是要得!”丁主任解除了老张的武装。
“老谢!”丁主任的有肉而滚热的手拍着老谢的肩膀,“哦,恩施?好地方!乡亲!要得么!”于是老谢也缴了械。
那几位比较坚决的看朋友们,多数明金收兵也就不便再说什么极致,丁主任的胖手也拍在他们的肩头上,他们反觉得只有给他效劳,几乎可以赎出自己的行动幼稚、冒昧的罪过来。“丁主任是个朋友!”这句话即使不便明说,也时常在大家心中飞来飞去,像出笼的小鸟,恋恋不忍去似的。
苏格兰社会心理学家麦独孤说过:“人际亲和是人的本能之一,是动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
亲切随和的丁主任随便使出这样三招两式,就在农场站稳了脚跟。
③用费斯诺定理拉拢人心,增进关系粘性。
认识丁主任的人都喜欢和他聊天,他绝对是个最佳听众。
“是呀”,“要得么”,“好”,这些小字眼被他轻妙地插在别人的话语中间,到必要时,他把这些小字眼也收藏起来,而只转转眼珠,或轻轻一咬嘴唇,或给人家从衣服上弹去一点点灰。这些小动作表现了关切、同情、用心,比说话的效果更大得多。
心理学中非常有名的费斯诺定理专门阐述了善于倾听的作用。
一个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从生理结构上就意味着人是应该多听少讲。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掌握主动权者未必是喋喋不休者。最有价值的人也不一定是最能说的,善于倾听是成熟人最基本的素质。与人交谈时适当的倾听是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胜过千言万语。
卡耐基对此说:你可能赢了辩论,可是你却输了人缘。
大家越来越发现丁主任的可爱,他的人缘越来越好了。
④用“自己人效应”打造忠贞不渝的“死党”
丁主任的那些亲戚,因为不会做活,什么也不干。原有的职工虽然不敢照样怠工,也有了不平和攀比心,他们自动减少工作时间,甚至丁主任不在家时整天休息打牌。看看丁主任是如何运用“自己人效应”彻底让大家归服自己,成为自己的“死党”的。
自己人效应,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人们习惯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加信赖,更容易接受。人们习惯上会对那些与自己某方面有着相似的人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基于这样的心理认知,要想让他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在某方面让他们感到你和他有着相同的东西,是自己人。
有一次,大家正赌得高兴,一抬头发现丁主任正神不知鬼不觉站在老张后边,大家都愣了!
“接着来,没关系!”丁主任的表情与语调顿时教大家的眼都有点发湿。“干活是干活,玩是玩!老张,那张8万打得好,要得!”
有的人被感动的手指直颤。大家让主任加入,主任无论如何不肯破坏原局。只等到4圈完了,他才强被大家拉住,改组。“赌场上可不分大小,赢了拿走,输了认命,别说我是主任,谁是园丁!”主任挽起雪白的袖口,微笑着说。
瞧瞧!这位善解人意,毫无官架子的主任和大家彻底成了不分彼此的“自己人”。
3.职场中的格雷欣法则:卑劣战胜了优秀
职工们不为农场着想,只知搜刮和索取,丁主任又擅自做主把农场租给来路不明的所谓艺术家而导致汉奸随便出入。
股东们坐不住了,又派了新主任来接管农场。新主任是留学生,有能力有本事又肯吃苦耐劳,就是不善应酬交际。他和妻子来到这里准备把血汗献给国家。
丁主任一边对新主任夫妇笑脸相迎,热情接待,一边想好了对策:利用他强韧的关系网把新主任排挤出去。
他自己去城里打通关系,让他的冒牌艺术家朋友挑拨农场职工打击新主任。因为新主任太太不想和大家把关系弄僵而收了农场职工送的鸡蛋 ,被大家抓住破绽排挤出农场。
在城里打通了上层关系的丁主任渡过危机,再次拿到了农场的管理权。
现实世界就是如此,有时候达尔文的优胜劣汰法则也会失灵。
16世纪时,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爵士发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所指明的是:优秀的并不总能战胜卑劣的,好的也并不一定能打败差的。
就像那位新主任,虽然业务优秀,正直勤奋,却因为身处于一个习惯于好吃懒做,损公肥私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被众人接受。这样一个“异类”,只能被丁主任“同化”了的众人驱逐和排挤。
结语
老舍先生用传神妙笔,生动地勾画出官场寄生虫的可鄙嘴脸。这类人存在于不同时期的官场职场中,可恨又可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体制的完善,希望能最终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