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是被小娃的情绪搞得头晕,重新拾起那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原本觉得这本书太难啃了,耐心读下来倒别有收获。
“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孩子感觉好了,自然会通情达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他们感觉良好呢?
通过承认并接受他们的感受!”
是啊,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以自身去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样,而往往忽略和否认了他们自身的感受。
通常的对话如下:
妈妈,我不吃了(饱了)。才吃这么一点,你还没饱呢,快吃多一口。(开始生气)不要,不要,我不吃。不吃,你就不能看电视了。(生气转为哭闹)我要看电视嘛!
这样写上一段,是不是不仅是否认她的感觉,更是用威胁的手段来逼着她屈服呢?
今天早上的对话,
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今天老师休息了。
嗯,小小还很困,是不是?
是的。
嗯,我知道了,可是小小不是说要穿裙子吗?躺在床上怎么穿?
我醒了。(自己去柜子里拿裙子) 我要穿这一件。
好漂亮呢,我们小小穿裙子给林老师看,好不好?
好。
林老师在幼儿园里,那我们去幼儿园找林老师吧。
好。
终于把这几天的不去幼儿园成功搞定,不用抹眼泪来扮坚强了。 反省自己,也许问题就出在我的沟通技巧上面。象前几天的不去幼儿园也许是因为早上起床的时候还很困,还有个原因就是欣欣生病了没去幼儿园,她以为欣欣不去,她也可以不用去。但是我的反应都是直接否认她的感受,命令式地要求她达到我的要求。这个新方法还得不停地磨练。
PS.: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的行为指南
1.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说话。
2.用“噢,嗯,我知道了”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
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