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应该是最有“文化”的地方,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教师成为传送带,只有知识的传授,没有文化的传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只有分数的追求,顾不上人格养成;学校的功能日益简约,只培养学生考试的技巧,不考虑学生做人的需求。一个缺少文化的学校,必然缺少欢歌笑语,一个缺少文化的学校,学生断然不会成为教育的主体,一个缺少文化的学校,教师一定生活的很累很烦,一个缺少文化的学校,其发展肯定不是依靠教师和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源动力”,只能依靠制度与人格摧残的重压来艰难推进,因而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校长就更需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学校成为“文化荒漠”的危害,意识到缺少文化气息的学校对于学生和教师,乃至管理者本身都是一种戕害,因而坚守自己的人格,坚守教育的规律,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这块阵地,使之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学校:校园整洁美丽,办公室窗明几净,各种标语充满人文气息,教师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学生仪表大方,知书达理,整个学校都充满了自然而然的发展张力。当然,这样的学校不会只靠“管理”就可以得到,要使之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学校,关键是校长有没有文化内涵,校长能否成为学校优秀文化的倡导者,校长是不是一个有“文化”的校长。
其一、做文化场的建设者
学校的文化气息首先是从各种物质设施上散发出来的,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是学校最重要的脸面,给每一座楼起一个名字,如“行知楼”“攀登楼”等,在楼上悬挂上诸如“生活课堂、人格考场”等标语,这些冷冰冰的设施就有了生命力,给人以亲切感,也就有了育人的功能。学校楼房的走廊也不要空闲,悬挂一些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或者小故事,这些地方就成了学生的德育课堂。“一草一木总关情”,学校的花园、树木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怡情,如果资金和场地许可,学校应该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图书室和阅览室,还有阅报栏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场所,也是学校最能体现文化价值的地方,经常增添一些新书目,吸引学生、教师到图书室、阅览室,培养师生阅读的习惯,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的这些设施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这些物质的东西往往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就会陶冶人的情操。这些文化场建设的责任义不容辞的落到了校长身上,所以,一个有“文化”的校长,眼光首先要落在学校这些物质设施的改善和学校整体环境的建设上,发现这些物质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发掘这些物质的文化价值,重视这些物质的文化熏陶作用。
其二、做文化群的引领者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学校处于第一价值的要素。现在,传统企业的管理办法在学校很盛行,考试、考核,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整体性、共性要求多,缺乏对教师个性的重视,因而造成了学校教师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充满了矛盾对立,学校缺乏和谐的氛围,这些情况与学校的文化使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当制定这些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时候,要问一下,它和我们的办学理念一致吗?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吗?它和学校的文化相融合吗?一个不快乐的教师肯定不会教出快乐的学生,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教师也不会教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学生,校长的使命就在于要引导教师群体成为具有先进理念和较高品位的文化群体。
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改造作用是巨大的,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建议: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作为校长,即使百忙,也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养成不断反思的好习惯,给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校长还要创造条件,给教师读书提供方便,例如投资充实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给教师留出读书的时间,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打造一个人人有阅读习惯的读书型校园。
其三、做文化流的推进者
同样的学校,在有些校长的领导下,花园杂草丛生,废纸片、塑料袋到处都是,学生活动过后,一片狼籍,但是,换一位校长就会翻天覆地,花园、地面整洁,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从不不乱扔废弃物;同样的教师,在有些校长的领导下,整天都会叹息:“哎,学校就是这个样,谁也没有办法,凑合着混下去”,但是换个校长,教师却会精神焕发,眼睛盯着目标,工作起来劲头十足;其实,同样的学校,校长不同,想法也是不同的,有些校长会想:“学校这样的落后局面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有些校长却认为:“这样的学校正好给自己提供了展现能力的舞台,大有可为”。可见,同样的学校,在校长、教师还有学生那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前一种就是在长期的落后中形成的对待学校发展的消极看法和做事方式,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流就是“贫困文化”,这样的文化会导致学校发展的停滞,而后一种情况就是积极的精神状态,体现的是健康的文化,会极大的促进学校发展。校长要做的工作就是要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文化流,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不是把学校看作一般的组织去过多的管理,而是把学校当成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当成具有共享的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学习共同体去建设,并为之服务和奉献。
有人说,学校文化是一棵生命树。学校当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这棵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当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使这棵树生生不息的就是文化的土壤,角色决定了校长是这群人中最重要的一个,要使生命之树常青,校长必须深深汲取文化的营养,成为一个有“文化”的校长,在学校的文化发展中起到建设者、引领者、推进者的作用。
《现代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11月2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