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妈上班忙,爸爸是教师,于是我就常常被锁在他的办公室里,一个小黑板一堆粉笔就是儿时伴我的玩具。在小黑板上涂涂画画一些自编自导的故事,自言自语的与自己画出来的朋友玩耍,就形成了我最先的整个世界。虽然总是一个人待着,却从不觉得孤单与害怕。
长大之后我想学画画,却遭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的全方位反对。那时周围的人普遍都觉得学画画应该是那些成绩不行的孩子的逃避之选,而作为一个有保送可能的乖孩子,怎么能去学艺术呢?高二暑假那年,是我跟这个世界的第一次对抗,我用绝食三天的态度表明了我的决心,换来了父母的妥协,换来了一个去学艺术的机会。
从艺术院校毕业之后社会也用它残酷的一面告诉了我一个现实:美的教育不能立竿见影地收获名利,不能助你走上人生巅峰。 我也渐渐慢慢明白家长和老师倾向于让我们去学习一些师范电脑之类的技能教育,对于美的教育却不上心。大概是因为,技能可以直接用于找工作,而对美的感知,却很难火速变现。我也曾屈从于现实,短暂的放弃过自己梦想。
可是,心底真正的热爱却让我兜兜转转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心底种下的那点点艺术的火苗,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艺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这些年的经历和思考,终于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看似无实用的艺术,是人类生存于此世界的证明和结晶。千百年前,多少指点江山的将军和腰缠万贯的富豪,都模糊在历史的尘埃里;而李白的诗歌,贝多芬的音乐,达·芬奇的画作,却超越时间和国界的长河,熠熠生辉,照亮后来者。
人之所以需要音乐、文学、绘画,是因为它们有助于培养人的“底色”。底色的教育,无法照本宣科,无法耳提面命,必须靠熏陶培养,必须润物细无声。而绘画,就是对美感的培养,对底色的熏陶。
画是展示美的事物,艺术是用来训练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漂亮和美是不一样的,盛开的鲜花固然漂亮的,但枯萎的落叶同样也是美的。在当今的和平年代,绝大多数人都能吃饱肚子,并过上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眼睛和心灵,是否也有足够的滋养?一定的艺术修为,能让四季的风物都在你眼中闪现光辉。春有百花,夏有蝉鸣,秋有清风,冬有素雪,无论到何时何境,只要心中有美的底色,就能不气馁、不浮躁地从容走过艰难困苦,走向自己所向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