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双11那天的一个连线,一直没整理忘记发了。
双十一直播了一整天,连线的这位妈妈说自己孩子小学时候成绩前三, 孩子从初一开始成绩下滑严重,学校一千八百名学生,从前两百名,月考下滑到六百多名,妈妈感到很焦虑,院长说一般家长就是靠励志呀,关爱呀这些方法,这些方法都没有用。
院长问妈妈:孩子自己对成绩下滑严重是怎么看的?妈妈回答:“他心情不好,不知所措。”院长想给孩子连线指导,孩子又不愿意连线。原因是孩子之前不了解不认识院长,不愿意连线。当妈妈的应该推动孩子成长进步,多了解和认识院长。
家长和孩子面对成绩下降束手无策,院长更关心孩子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妈妈说孩子可能有点飘,院长说这只是其中之一,又问了孩子爸爸对此的看法。
妈妈说:“爸爸认为这才是正常的规律”妈妈学了实操班,感到越学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院长说你这是没有学到头,就跟吃饭样,吃了半截,没学彻底没学透,这是个原因之一,凡是要从规律上看。举例在路上某个地方捡到一万块钱,你老是还想在那儿捡钱你感觉这可能吗?那是偶尔的,捡到钱是幸运,捡不到是正常的,爸爸懂规律,但是没有表达情感。
而孩子往往接收到的是爸妈表达出来的情感,他现在没有感受到情感的东西,只说情感,孩子接收不到,问妈妈对这事儿怎么看?
妈妈说原来很焦虑,现在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怎么从内心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院长指出了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不合理期待,反问妈妈:“谁能激发谁的学习动力呀?谁能走进谁的内心?这样加重了自己的焦虑,不是光走不到孩子心里去,而是你谁的心理也走不进去,我们都在情绪上打转转,而忘了面对现实。”
后来请来李龙老师指导孩子有关学习力的问题。李龙老师说要接受孩子成绩起伏现象,这是个正常规律。
李老师向孩子妈妈了解到小学成绩是前三,到初中下降到八百多名,因为孩子还在用原来的习惯在学习这是正常现象,优秀的孩子成绩下降自己会感觉更难受,表面上看不出来感觉,应该用双圈理论和孩子站在一起,先分析啥原因,心平气和聊一下。
院长说到家长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不要瞎操心,要找专业人士谈学习力问题。也要重视家长的学习力。就好比叶老师在简书里写到的:
孩子努力孩子的,家长努力家长的,各自精彩!
人生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院长建议生孩子之前要调整一下例假周期,周期长短对孩子都有一定影响。人瞎折腾时候对孩子也有影响,而有些影响是一生的。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有些东西受到认知局限强势妈妈养出来比较弱,应该拆掉思维里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