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情绪一过,我发觉内心深处依然愿意相信,鸟的天堂还是鸟的天堂。你看,那么多年过去了,那里不依然是鸟的栖息地吗;那里不是已经被保护起来了吗。
当游船在鸟的栖息林开过时,我看见,那些鸟并没有受惊之感,没有突然的起飞,在浅滩处的依然站在浅滩处,在树枝间的也依然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这说明那些鸟也许已经习惯了游客,知道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是不会伤害它们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也许在那些茂密的林间、浅滩,真的有许多鸟在飞翔、觅食,只是我看不见。也许真的还有万鸟盘旋的景象,只是我没遇上。
无论怎样,“小鸟天堂”因为出名而被保护了起来,不会沦落到被砍伐的下场。虽然游人不断,但鸟和树依然在。人观赏着鸟和树,鸟和树也在看着人。
而我对鸟的天堂怎会如此记忆犹新,满怀期望呢?我想和人天生对美好的向往有关,也和儿时的经历有关。因为这样的出游,儿时的很多片段便浮现出来。
我记起,当年上这篇课文的老师是我的父亲。父亲在讲到大榕树时,穿插了一个片段。我们村曾经也有百年大树,五六个大人手拉手都围抱不住,后来为了开荒一棵棵参天大树都被砍伐了。特别是解放初期,村里掀起一股伐木卖树的热潮,把村里仅剩的很多大树都伐倒了。
听着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故事,小小的我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惋惜。倘若当时他们能留下哪怕一棵百年之树也好啊。
课后,和伙伴们还相邀到村尾、曾经生长百年之树的地方,看现存的那些树。也曾和伙伴手拉手去丈量村里的大树。那些永回不去的时代啊,孩子用她笨拙的方式在追忆。
关于鸟,爱人也说起,在他父亲的那个年代,甚至在他小的时候,村里就有很多鸟。特别是开春之时,田里的地一犁开,成百上千的白鹭就落在周边觅食。每当耕完地的牛在休息吃草时,总会有调皮的白鹭,或立或站在牛背上。牛的尾巴一挥,白鹭立刻飞起,但很快又会站回去。如此动人的画面,会永远留在一个孩子的心里。
难怪爱人对望远镜不感兴趣,他就是在白鹭成群的环境里长大的,哪种画面他没看过,还会在意用望远镜去寻找那三两只白鹭吗?然而,也仅仅只是过了一二十年,我们的孩子已经没有那种眼福了。
“曾经”似乎总带着一种光环,它变得如此美好,是因为时光无法倒流,而记忆像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最美的片段。
时代有它自己前进的步伐,挡也挡不住,我们只能一边往前一边寻找与磨合,找到一条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如何既能满足我们人类生存的需要,又能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呢?如果我曾渴望前人哪怕留下一棵百年之树,那么今天的我能为后代留下什么呢?让思考化作日常的身体力行吧,毕竟我们的今天也会成为后代明天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