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著名专栏作家、记者阿里.沙维特穷五年之力作《我的应许之地》,终于拜读完了。
毫无疑问,艾青的“为什么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句诗还该献给本书作者。阅读此书,数次被采访纪实中采访到的犹太人民‘大离散’‘返迁’‘大屠杀’等苦难民族史、个人、家庭遭遇而感动落泪,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
满满的民族自豪感,满满的思考,充斥着全书。既有对几千年来犹太民族流离失所的民族悲剧,一曲仓凉悲壮的挽歌,更多的是对近五十年来本民族的反思,对占领、殖民、侵略、屠杀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思。
什么是“应许之地”?《旧约.创世纪》——“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 作者认为,犹太的历史就是“你要离开本地”的历史,而犹太人的土地本身就是一座坟茔,生命一层层堆叠直至毁灭。相对于作者曾祖父在英国的世代平静,犹太人总是惶惶不安,生活在战火之间,在灾难之中繁衍壮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的应变力、生命力与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是如此神经敏感、高调行事和难以包容。
本书共分17大章,章节之间各分别独立又互相连属。
1.一见钟情,1897
2.步入深谷,1921
3.柑橘园,1936
4.马萨达,1942
5.吕大城,1948
6.供给房,1957
7.核工程,1967
8.定居点,1975
第9章以后的大部分是关于现当代以色列国家民族现状的前途命运的思考。一直到2013年。
马萨达一章,理解了犹太人民族精神如此强大的原因和根,源于公元73年罗马人的进攻,城灭之际, 爱力阿沙尔率最后的960人全体自杀,宁死不屈。他著名的演说——
你们都知道,明天我们将走向灭亡!但是,我们选择像英雄一样死去,与我们所爱的人同在……也许,从我们站起来维护自由的开始,我们就领悟了上帝的意旨,知晓他决定了他曾钟爱的犹太民族的命运!
我们不能拯救我们的灵魂,所以,让我们的妻子,在被敌人蹂躏之前死去;让我们的儿子,在尝到奴隶的苦味之前死亡!我们将带着英雄们的祝福彼此护佑!带着自由进坟墓!至美至妙,至圣至伟!
书的最后,围绕着当今以色列的七大威胁包围圈,作者冷静、犀利的描述与思考,也深深感到这个民族的可怕。
顽强、进取、逆境中求生存、永不服输、坚韧、精明、学习力、创新力等等,犹太人的民族性很复杂,举个例子,像当代即使他们在教育上如此令人瞩目,取得的成就傲娇当世,可仍旧在不断深刻反思,忧患意识如此强大,真是令人感佩。反观我中华民族,今人的从众心理、从不思考、人云亦云等普遍存在于泯人之间,已是比较危险的情况。
于苦难中求辉煌,越苦难,越辉煌,经历了近代百年屈辱民族史的中华民族,居安思危,以史为鉴,了解、研究强大的犹太民族,不断进取,重铸我中华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