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苦难,可以理解但没必要接受。
为何会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还要从长记忆。我不是一个麻木的人,所以对待一些事情其实经常会共情,但是最近看到的一些东西让我的圣母心产生了一点动摇。
我很久之前关注了一个视频创作者,他主要做的内容就是读书和分享。他有一整面墙大的书架和慢慢的藏书,其中大部分是推理小说。我曾经是一个推理小说爱好者,不过称不上狂热,只是中学的两三年看过一些,所以这个做视频的人勾起了我很多回忆,视频的风格我虽然谈不上喜欢但是也能接受。但是他就是一直不火,我关注了可能有一年多了,粉丝增伤速度没有见到明显的增长,直播效果也很一般。
其实这种结果我并不意外,一是他的视频受众比较小,因为没什么特色,他自己也说做长视频的人已经很少了,况且读书这个分类下面本身用户就没什么黏性,因此不火可能他自己也不意外。虽然目前粉丝不多,但是黏性还可以,所以也能接一些推广。今年开始这个号可能流量有所下滑了,这个人也发了一些抱怨的内容,同时直播开得也多了起来,之后抱怨的内容更多,无非就是和直播间观众抬杠、和其他平台评论区抬杠这些内容,这也是导致我取关的原因。
大家常说,正常人玩互联网是火不起来的,这话没错。其实取关他我也有思考过,因为我关注的人一般我都是我很喜欢的内容,因为他发了这些负能量的东西并不影响他其它的内容,所以我也纠结再三。但是最后还是取关了。
因为我不太喜欢看到这些垃圾内容,首先它发的这些东西我根本不会共情,因为他并不是缺钱的样子,或者说缺钱的人不会注册一个视频账号然后天天诉苦等着别人看他的视频然后提现,这种情况下找个工作才是正经人会做的决定,作为一个读书视频创作者他更不可能没有这种觉悟,所以他缺的根本不是钱,甚至说比他大部分的观众的生活压力要小才是。其次这些东西和他做的内容无关,我关注他就是为了看他的东西,看完以后我贡献了播放量、点赞、硬币、收藏等等,作为给他的回馈,这样是一个公平的、符合现时平台市场的行为。如果他靠着吐槽抬杠的内容来增加播放量,我会认为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纯粹浪费互联网资源。最后一点,他所吐槽的那些东西,只会给我带来负面情绪,我关注完非但没看到我想看的内容,还要天天为了一个电子宠物劳心费神,实在没必要。
相反地,我还关注了一个做保安的人,他的视频内容基本就是休班去网吧通宵,千篇一律,但是火得很快,我认为这其中也有几点很有意思。
首先是这个视频其实并不会给人带来多少营养,反而是浪费时间,但是这些观众却都在等他更新,发弹幕、评论的积极性也很高。我猜测这里面的原因,是这个人的人设非常丰满,这是一个不适合上学的人,同时进过电子厂,也跑路了,最后去了油库当保安。我们常看到“互联网用户本科学历以上仅有xx%”这种言论,但是又觉得网上这些人好像都是年轻的、有活力的,而这个人做视频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学历的人(没学历不代表他愚昧),一个人生失意的人的真实状况,而视频里“上网通宵”的内容,更是一个人在经历了世俗纷扰、人间险恶之后的避风港,不,与其说是避风港,不如说是鸵鸟把头埋进土里的短暂时间。
根据他的视频内容,他一个月的工资是4500,而他每次更新的视频里,上网吧都会花掉一二百,一周一两次,这时候观众们非但没有为他的经济状况表示担忧,反而还会说“实力雄厚”、“大手笔”这些略显讥嘲的话。但正是这种孔乙己式的氛围,使他的视频拥有高度的观众黏性,因为大家在这个视频里看到了畏畏缩缩的自己所不敢做的事情。
我曾经有一个阶段,消费很厉害,买电脑、最新的手机、鞋子、充值游戏...第二年算账才发现自己消费严重超标了,过了那一年以后,虽然自己有一个稳定且不错的收入,但是我也开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乱花钱了。相信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从大学走出来后,也会经历这个过程,最后陷入一种压抑消费的状态中,而这个人他第一没有隐藏自己的收入水平,第二没有压抑自己的消费欲望,这其实就是观众真正会产生共鸣的内容,而非于前面那个为了直播间里一两个人的话而钻牛角尖、甚至还专门发视频去“回应”的人,那种自命清高的小家子气,只会让看过的人困惑,现在的人难道都闲到去网上找人吵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