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谓的学习动力)主要由学习习惯而来,“学习动力”一词对孩子们来说非常抽象,由何而来更是一头雾水。
由于自己喜欢家庭教育工作,平时与接触家长过程中,95%以上的家长对自己孩子都是不满意,家长经常抱怨:
*我家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做作业是给爸爸妈妈做的,不是给自己做的;
*我家孩子在学习上真有潜力,你要真学不会,作父母的也我们就认了,可他一点都不肯学,整天想着玩,哎!
我们家孩子,平时干什么都行,只要不提学习,一切都好说,一提学习,肯定是鸡飞狗跳;
……..
家长羡慕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就特别好奇,究竟“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样?他们,究竟好在了什么地方?带着这个疑问,前几天,做了部分五、六年级小学生的电话访谈,主要是在聊天的过程中询问,你们努力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平时学习和做作业的动力由何而来?他们的回答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个访谈不是随机的,确定访谈的对象,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电话中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询问,反复他们说明:孩子们,你们不要有顾虑,怎么想的就怎么答,尽量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少说套话、大话。为了事后回顾,研究、探讨,过程进行了录音。
从对录音反复倾听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说: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从哪里谈起。看来这个任务的难度有些偏大了,学生们有年龄太小,真回答不好。在老师和访谈人的启发下,一部分孩子能认识到,现在努力学习对未来有帮助,能为以后更好的生活打基础,也能更好是孝敬父母,能认识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极少数说是报效祖国,但往下再追问,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与其通话的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班里表现非常优秀,也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人家的家长很少操心,透过过程可粗略的得出以下结论:
1、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孩子自觉自愿学习,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要端正”孩子们根本也理解不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甚至像有些家长说:“你学不好可以,但是你好好学”,这些话语也都根本没用。
2、从访谈中找到的有用的信息是,孩子们自觉不自觉的,沿着习惯的轨迹前行,对暑假的作业态度也如此。有的人已经提前一个月就做完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做完作业就可以更加开心的玩耍,是他们的主要感觉。部分孩子作业不做完,就玩,好像始终有心理负担。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光鲜亮丽的一面;本质上在“玩”这个问题上,人性是相通的。
3、从小培养习惯是无比重要。孩子之所以提前完成暑假作业,就是学习习惯比较好,习惯成自然了。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父母指望孩子高度自律,根本不可能,我们可以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高度自律,对成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一件事,对孩子的难度可想而知。
4、不排除个别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但由于此次访谈没有对“兴趣”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应该对这个问题继续研究,不否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结论”。
最后想说: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想“疯玩”,小学阶段适度的“玩”,尤其是学龄前的“疯玩”,对孩子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