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二首》是组诗。第一首诗作于仲夏之季,诗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描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充分展示了闲适自足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恬淡自甘的心境。第二首诗作于秋季,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古代幽人的企慕,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也衬托出诗人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全诗格调卓奇豪放。
【原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词语汇】
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设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郭主簿是陶渊明的友人,事迹不详。和:应和,为应答别人的诗词而作。
蔼蔼,茂盛的样子。中夏,夏季之中。贮,藏、留。“贮”可以当作诗眼来看,它形象地表现了树荫之多,树荫之浓。首句先写环境和季节。堂前林是可爱的,夏天的树荫更是可爱的,诗人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赞美了它们。
凯风,南风。因时来,应时节吹来。回飙,回风。开我襟,翻开我的衣襟。前四句写景,树木有情,风也有意,清风送爽,实在惬意。赞美自己的得意生活:人在炎热的仲夏,在繁茂的堂前树林抑或竹林中,享受着不凉不热、温度适宜的生活,南风回旋,骤然而至,袭开我的衣襟,更感惬意、舒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这是田园生活的一种享受。
息交,罢交往。游,驰心于其间。闲业,对正业而言,正业指儒家的《六经》等,闲业指诸子百家、"周王传"、"山海图"(《山海经》)等。卧起,指夜间和白天。停止交往、舞文弄墨、起床弄书琴,何等地优哉游哉!图仕进的人是不“游闲业”的,很少读儒家经典以外的书。陶渊明与众异趣,偏要博览群书,驰心于诸子百家,这说明他并不把“游闲业”视为大逆不道的事情,相反,他愿意这样去做,从中得到乐趣。“卧起弄书琴”写得形象,读者仿佛看见勤奋的陶渊明刚刚从床上起来读书,实在读累了的时候,才放下书本弄琴自娱。一个“弄”字,展现出了诗人为书琴所陶醉的样子。
园蔬,园里的蔬菜。滋,滋味,《礼记·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郑注,"增以香味。"余滋,余味无穷。《礼记·乐记》,"太羹玄酒,有遗味者矣。"余滋、遗昧同义。园里的蔬菜余味无穷,往年的粮食今天还储存着。
营己,为自己生活谋划。极,止境。过足,超过需要。钦,羡慕。这两句是说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有限,过多的东西不是我所羡慕的。“不以贫贱而有羡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正反映了一个隐者的坦荡胸怀。再写家中粮菜充足,经营有余,不慕“过足”(不贪图富贵豪华),自己酿酒自己喝,小儿子绕膝嬉戏,真正是乐不可支,忘却了什么人间“富贵”。
秫,黏稻。舂秫,黏稻,为了做酒。酿酒自饮之乐。
未成音,发不出完整的声音。子戏身旁的天伦之乐。
真复乐,天真而且快乐。簪,古人用来插在冠和发上的饰物。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指富贵。这两句是说这些事情天真而快乐,可以聊且忘掉富贵荣华。
两句是说遥望白云,怀念古人高尚行迹的心情,不自觉地深重起来。诗人陶醉于这种淳真而快乐的生活之中,忘却世间的功名富贵,远望白云,发思古之幽情。美丽的白云飘在清澄湛蓝的天空多么自由自在,遥望令我怀念起早已作古的先贤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