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污水处理厂,纵横交错是管廊。孩子们每天念叨着的诗歌,本周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参访活动。
“孩子们,你们知道污水处理厂是干什么的吗?知道里面的样子吗?”
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着交流讨论,有什么想疑问的呢?孩子们纷纷绘画着自己的小问号。
“污水处理厂里的水都很脏吗?”
“污水处理厂到底有多大?”
“污水处理厂里面不同的器械有什么作用?”
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周四一早坐着校车出发啦,这是孩子们迫不及待的一刻。
污水处理厂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处理污水的流程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控室,看一个小动画,听听叔叔的讲解吧。
就像学习了书本知识后进行实践一样,我们听完了叔叔的讲解,看完了小动画以后进入到地下污水处理厂近距离观看污水处理的过程。粗格栅—细格栅—爆气沉沙池—加压泵—加药间—沉淀池,经过一步步的加工,污水就处理干净了。由于建立在他们的兴趣点上,同时他们带着思考进行观摩,因此整个过程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也收获了很多知识。
教师思考:
在参观以前我们带领孩子们做了小问号的记录,每一个小朋友都将自己想问的问题进行的记录,孩子们带着问题参观,带着自己的思考参观。他们知道自己想解决的困难是什么,自己的疑问是什么,所以在参观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有目的性。走进中控室,看到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污水处理厂十分感兴趣。建立在孩子们兴趣点上进行的活动,不仅能够实施的有序、有效,还能提升孩子们的注意力。
教师反思:
参观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带领幼儿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领域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 行)》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社会资源是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开拓幼儿的视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只有带孩子到真是的社会环境中去观察真正的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真实的体验与实践、才能够是孩子在大社会中进行学习,自然地习得社会行为的规范与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带孩子走向真实的自然和社会,通过参观社会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场所、科普类场所、艺术文化场所、名胜场所以及一些特殊场所为孩子提供学习途径,以此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在举行一个活动和主题前一定要给孩子们进行提前铺垫,让孩子们对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带着思考及问题实施主题或进行观摩,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能让孩子们学会有目的地进行一项活动,避免只看热闹不输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