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老爸从宁陵老家赶来永城。晚上公公收拾了八个菜,俩人一边喝,一边聊着当下各自的酒量,聊着河南的酒文化,聊着年轻时候彼此喝醉的样子,聊着当下对酒的态度……“别放筷”、“喝一个”……不时穿插其间,其乐融融,没有一点违和感。这是我来永城工作、安家、生儿育女后两位爸爸的第二次见面,为了我们这个小家,老人们不停地奔波在漯河与永城、宁陵与永城之间。老爸还没有退休,所以来的少,每次来住的时间也短。两个妈都很忙,两年多来,基本上是公公在这里照应。对于两个爸爸,我逐渐有了差不多的情分。
吃过晚饭,公公照例洗刷碗筷,并安排我带老爸和两个孩子到外面溜达溜达。我本想自己留下收拾,让老人和孩子出去溜达的。也好,明天上午公公就要回老家,我带爸爸再熟悉熟悉周围的环境和孩子们常玩的地方,俩孩子一溜烟跑到斜对面的篮球馆,玩了半个小时。我跟爸爸家长里短地聊了半个小时。
蓝球馆要下班了,我们穿好衣服,女儿发现带来的小葫芦不见了,急的趴在我肩上大哭。那个小葫芦是我在下班路上五块钱买下送给儿子的,儿子见姐姐喜欢又转送给女儿,是她最喜欢摆弄的小玩意。她的大哭我是理解的。
教练了解情况后,安慰说调监控,会帮忙找回来的。女儿这才愿意离开篮球馆。
出门几步远,我们就发现地上有一个小葫芦小的一头。女儿蹲下捡起来,脸色一下子变了,环顾四周又发现大大小小的葫芦环碎片,女儿发现正是自己丢失的葫芦,希望一下子破灭了,哇的一声大哭,不能自已。
我扶她站起来,一边安慰一边搂着她的肩膀推着往前走。她一路哭诉,一路推测是谁谁干的,说着不原谅他的话。我随声附和着,她埋怨的话慢慢由强硬变得柔软了。
我们快走到小区门口时,女儿突然停下来,说:妈妈,咱们回去。我问:是要把碎片捡起来吗?她说:是的,我们看能不能再拼起来。我说:好,我陪你去,要是不能再拼,留个纪念也好。
于是,我们又赶回去,找到葫芦破碎的地方。我打开手机电筒,我们一起捡碎片,还有葫芦种子。我们一边捡一边感叹着,原来一个小小的葫芦有那么多种子,原来葫芦的种子是这样细长的形状。
教练正要离开,看到我们蹲在地上,也来帮忙捡碎片和种子,并答应说从老家带回来一个小葫芦送给女儿。孩子愉快地答应了,并表示感谢。
回去的路上,女儿平静多了,她还根据断裂的痕迹,跟我分析、猜测小葫芦怎样被破坏的,先从哪儿断裂的……
回到家,她试着把葫芦拼装了一下,没成,然后平静地把它们收藏到一个地方。我知道,她已经放下了。
公公知道后,也答应这次回老家从孩子的二舅爷家带回来一个更好看的葫芦,女儿笑了。
有老有少,有哭有笑,有酒有肉……贪恋这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