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知道的很多信息很大部分是依赖于别人传递的。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相关理论的证据的一手知识,比如,基因的DNA模型,抽烟和肺癌之间的联系;而且,我们认同科学理念是因为我们接受不同领域的专家的权威;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事件很大部分是通过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记录和回忆录;我们从互联网了解到的最近发生的事也是由记者或者媒体或者第三方报道的;法院判案依赖于目击者的证据以及专家证明。
为了评估这些证据,我们必须衡量它们的可靠性。诉诸于权威是我们评估证据可靠性的其中一种方式,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被它误导。
权威是指某人的话含有特殊的份量,或者某人因为在某些领域像法律、科学或者医学上是专家所以有权力去讲话。
如果可靠性条件满足,那么依赖于这种权威的证明是完全恰当的。然而,如果可靠性条件不满足,那诉诸于权威则是错误的。
第一个条件是所谓的权威是能够胜任的,即在讨论的相关问题上是一个专家。
当人们谈论超出我们的专长领域以外时,这是典型的违反这个条件了。例如,广告中经常使用名人的支持,一位篮球明星称赞他最喜欢喝的橙汁品牌,一位著名演员赞扬一辆高级轿车的优点。
如果名人的角色只是为了增加魅力,这不涉及谬误。但是打广告的人通常是想说服你认为产品是很好的,因为你尊重的某人是这样说的,这可就是一个谬论了。
在篮球场上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对橙汁的味道有识别能力,演技并不能给某人带来评判轿车好坏的专长。
当有才能或者专长的人谈论超出他们专业领域外的事情时,他们的意见并不比任何外行人士更有份量。
那我们怎么判断是否某人在特定领域是一位专家呢?
教育。学历学位以及其他资格认证表明某人完成了在某个领域的教育喝培训的系统性课程。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中国社会学位及证书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职位。某人被雇佣到某个公司职位上表明他使得招聘他的人对他有信心;人们在一个职位上能够维持较长时间也表明他是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而且会越来越有经验。
成就。在一个领域的重大成就比如科学发现、成功的创业,等等,都是明显的专业性证明。但是成就的份量反应了相应的专业性程度。
名誉。是指通过在某个领域与其他人合作,在同事或同行中获得了一定的声望,至少可以通过其他的评价表明他在这个领域上的能力。
以上因素不是决定性的,但是每一个因素都能为一个人的专业性提供归纳性的证据,而且证据的强度取决于特定情况。
第二个权威的可靠性条件是所谓的权威是客观不带偏见的。显然我们不可能进入别人的思想去看是否他正在客观思考,但是的确有某些因素使得权威的客观性遭受质疑。
既得利益是个典型例子。当人站在一个提出主张就能获得金钱或者其他利益的位置的时候,去考虑他的判断是否会因为利益而有偏向是合理的。例如,名人获得广告费出现在广告中,不管他们是否真的认为产品是那样,他们都会去称赞这个产品。
情绪性承诺是另一个问题。陪审团成员如果与案件任何相关的人有私人关系,他会找借口。同样,医生不可能为自己的家人做手术,律师不可能为自己代理案件。
政治宣传是另一个因素。政府政策的制订以及对于政策的争论会受到参与制订和争论的人的主观偏见影响。
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公平衡量这些因素。这些因素仅仅是警告信号,提出了问题并未回答问题。我们可能凭想象或者因为愤世嫉俗而找理由去驳斥某个人的客观性。如果我们走入这样一个机端,那么我们自己也是不客观的了。
我们不应该丢掉在不同领域有专家的优势,也不应该丢掉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合作的优势。
我们非常有必要假设一个专家是客观的除非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有问题。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不偏不倚。特别是在工作中,我们进行公司治理和项目执行时,需要秉持客观,任何不客观的依赖于权威会对公司或者个人的长远带来不利影响;在生活中也是,儒家告诉我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客观事实和逻辑应该是我们更需要去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