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受教育的时间轴来讲,这句话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有些不准确。我们从“第一任”来说,有第一任,就会有第二任、第三任……。这句话只能理解为家长是学龄前孩子的老师。而家长肩负的教育子女重任绝不是学龄前这一段时间,而是伴随孩子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直至父母离开。因而,我们也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终身导师。
从时间跨度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跨越了孩子的大半生,从孩子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又蹦又跳,从智慧的零起点到丰富的思想意识,从不成熟的举止到稳重大方的样态,从幼儿到儿童,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老年,从为人子到为人父等等。每一时、每一处都浸润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教育,都彰显着父母对孩子的言传与身教。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不可缺少父母的挚爱。
从教育职责来看,好多家长都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教育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学校的责任,自己一推二六五,与自己毫不相干,因而在学校教育期间,家长便对孩子不管不问,不去甚至很少与老师沟通、交流,不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状况。虽然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能推卸的责任,但家长更要担负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学校、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做为家长肩负的偏重于德育等方面的发展。学校、老师注重的是理论的学习,而家长则侧重于实践、体验的经验成长。虽然我们现在提倡学校教育要给孩子创设真实情境,虽然学校教育提倡学生的体验、参与、实践,虽然学校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虽然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提升。但是,只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需要社会的支持,只有家长、社会与学校打好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不会偏颇、不会缺失,对孩子的教育才堪称完美。
从教育规律来看,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虽然孩子也经历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但是每个学段都是相互独立的,缺少延续性。每个学段虽然都有教育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是共性的、基本的。对每个孩子个体来讲,它是不具备连贯性。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姹紫嫣红的花朵,花期不同,颜色也不同,香味也不同,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传统的学段制的教育模式是不能达成孩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毕竟每一位任教老师与孩子的相处只有一个学段,甚至是一年或两年或者更少。做为孩子的父母就不同了,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孩子都是我们每日关注的对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父母的密切下进行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孩子更需要生活的知识与技能教育,这种能力教育的主力军就是父母。言传身教、细致入微、不厌其烦、有错必纠,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父母对孩子的大爱与对孩子成长的期盼。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诲与引导,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父母不仅仅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