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了一则新闻,一名男子因为邻居的狗叫声影响了自己的睡眠,与邻居交涉无果后,竟然持刀上这家邻居家里,把这家人砍得三死一重伤。狗主人家里的一家三口全部陨命,就因为这一条狗吵得那名男子不得安眠。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惊得我差点把手机都丢了,全身的血液似乎都要冻结了一般。想起了自己以前坐月子里,在家里养着那十几只鸡,每天天未亮就已经在那里大声啼叫,那时,我就天天提心吊胆的,如果万一有邻居上门来投诉,该怎么办?
然而看完这个新闻之后,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幸运了。毕竟自己的邻居不但没有上门来投诉,还未曾听到有半句怨言,我能有这样善解人意的邻居,是多大的福气啊。
“远亲不如近邻!”自古以来,邻里和睦,邻居们可以相互照应,相互帮忙,有时比自己家的亲戚关系都要好。古人留下的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在邻里和睦的地方,才能住得开心,也才能住得安心,两家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闹红脸,乡下的人喜欢走家串门,城里的人也会与住在对门的人产生好的感情。
但,还是有些人,对别人就是少了那么一点理解和包容,只想到了自己,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想过,因此,这些年以来,邻里之间的纠纷,成为了一个小区里面最大的问题。一个和谐的小区,需要的是住在这里的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有事好商量,万事好解决,而不是动不动就脸红脖子粗地去大打出手。
能成为邻居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缘份,在茫茫人海当中相遇,还可以成为邻里,其实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呢。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与邻居相处得如一家人般融洽,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与对方分享,有困难还可以相互帮忙?却又为什么有些人与邻居三天两头就吵架,别人做什么自己都不满意,总是针锋相对?人也是有很多种的,这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周围的人与事。
就拿这则新闻来说,狗主人家有错在先,邻居上门讨理,却没有得到解决问题所在,最后才上门做出那惨无人道的事来。事情的根源就在于狗主人家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狗,没有体谅到别人的感受,也没有站在那邻居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如果说那邻居本来就常年失眠,脾气暴躁,再加上连夜给狗叫声吵得没有一晚上是睡得着的,长久以来,谁能受得住。但是狗主人也没有觉得自己的狗吵到别人睡觉是不对的,并没有好好地去处理这件事,才会酿成这个家里的惨剧,最终三人丧命。生命是何其的宝贵,但是就这样说没就没了,令人唏嘘不已。
理解与包容,都是建立在双方家庭上的。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做人常怀三分敬,你敬别人三分,别人也会敬你三分。当别人向你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时候,肯定是想事情得到解决的,这个时候如果你视而不见或状若未闻,不但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事情,也没有很好地交待清楚事情的经过及结果的话,久而久之,积怨就会愈加深,到了不可挽回的时候,也就是悲剧出现的时候。
比如说有时候邻居有人三更半夜不睡觉,在楼上制造出噪声,影响了大家的睡眠时,可以上门沟通,如果真是有特殊情况,自己也可以理解,如果时常发生,那可以请物业管理的人来一起上门解决,但是不能意气用事,意气用事只能把事情变得更糟糕。治安管理条例里面似乎有说明超过了深夜十二点之后影响别人正常作息的还可以请求警察上门来干涉的呢。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样自己反而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得不偿失,有理也会变成了无理,从而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其实人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总会有做错的时候,只要别人不是有心的,不是故意而为之的,做为邻居的人,也没有必要斤斤去计较,因为一点小事就咬着别人不放,把两家的关系搞得水火不容,在同一个地方住着,谁不想自己住得开心,住得欢喜,与周围的人和和美美呢?谁又愿意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与邻里相见如仇人呢?
人与人的关系并非是一开始就生死相对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点想想自己的过失,少点抓别人的不是,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来再三看清事实,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不要把小事变大事,相反地,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时出门的时候以礼待人,凡事礼让三分,不在小事上纠结得失,邻里之间,并无多大的利益干系,只要自己做好了,别人也就不会无事找事了。
远亲真的不如近邻,好好处理邻里关系,让自己住得开心,住得安心,更要住得放心。对别人多些理解与包容,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一切都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