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妈妈和孩子这一段:
孩子:“妈妈快看,那个车上有个梯子。你怎么不看呀,都过去了,看不到了。”
妈妈:“没事呀,过完今天还有明天,这有什么好着急的,我明天再看呀。”
孩子:“明天他就开走了。”
妈妈:“那也没事,我人生中看过80多部梯子呢。”
孩子:“你没见过车上的梯子。”
聊天进入死循环。
分析:孩子对梯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他觉得很有趣,想分享给妈妈。
妈妈没有意识到,她心不在焉,随口敷衍,两次试图结束话题,但是孩子不情愿。
世界上一切平凡、平淡的事,对孩子来说,都是五光十色的。他是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皮肤接触,是直接的感觉。但大人已经失去了对日常事务的好奇。我们已经把感觉固化为了知觉,把知觉固化为了记忆。
所以聊天时,如果不走心,和孩子共情,我们真不知道有什么好聊的。
妈妈:“哦,那梯子什么样子呢?你说说呗!”
孩子:“我说不出来。”
刚好经过几辆车。
妈妈:“像这个么?还是这个?”
孩子:“都不是。明天你自己看好了。”
妈妈:“好吧。”
聊天又聊死了。
分析:妈妈终于意识到,孩子对这个梯子感兴趣。觉得这其实是个好机会,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下描写。但孩子拒绝了。这时候有几个方向:1.继续,妈妈示范如何描写一个梯子。可以这样开头:小时候,我奶奶家有一架梯子。它是用白杨木做的,用旧了黄黄的,还有很多个墨点……2..引申,换个方向聊梯子。3.自然结束话题。4.再三要求孩子继续描述梯子。
我的建议是,不要选4,这里涉及和孩子聊天的第一个原则:
原则一:聊天就是聊天,有趣的聊天。
和孩子聊天有几种类型:1.除了必须说的话,就沉默。像前一阵流传的小视频,妈妈和女儿的一天,妈妈开车、做饭,除了给孩子读睡前故事,其他时候就是“妈妈忙着呢,你自己玩”,“吃饭”,自己玩手机。2.孜孜不倦地和孩子聊天,确保每一次聊天都是“高质量”的。3.大量没有营养的胡聊海聊,少数教育和引导。
最好的聊天,不是2,而是3。因为聊天就是聊天,本质是社交,其次才是教育。我们首先是真诚地在和孩子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很多看似没有营养的闲聊里,充满爱意和暖意,让孩子终身保持沟通的兴趣、分享的兴趣。
好的教育是无痕的。聊天里,加入巧妙的教育是锦上添花,加入生硬的教育是舍本逐末。什么叫巧妙的教育?比如,我们不要等孩子三年级了,写作文犯愁,才去唠叨写作技巧。从孩子4-5岁开始,我们就可以悄悄地,在聊天中让他练习观察、描写、叙述、说明……但切记的一点是,一旦遇到孩子的阻抗,我们要立即停止,把这种训练保持在孩子的兴趣阈值内。
回到这个案例,妈妈和孩子的聊天还在继续。如果我们当时想到了示范和引申,是很好的。如果没有,就选择结束话题。下次再找机会说,比如:还记得那天你看到的梯子么?我想到了小时候,我奶奶家有个梯子……
这个案例里,妈妈选择了引申:
妈妈:“好吧,我有一次看了一本书,《三体》,里面还有天梯呢,在未来,一直搭到宇宙里。”
孩子:“天梯早就有了,你不知道。”
妈妈:“在哪里?”
孩子:“笨狼的故事里。哈哈哈哈。”
妈妈:“这么好玩,分享一下呀。”
孩子:“你自己去看。”
妈妈:“我好奇呀。”
孩子:“好奇心是要自己去满足的。”
妈妈:“好吧。我看的故事里,那个天梯,是纳米材料做的。很多人上去也不会倒。”
孩子:“我们一个接一个爬上去,上面快冻死了。然后脱离了地球引力,就开始飞了。只有一个人很笨,他不会飞。”
妈妈笑:“我能骑个扫帚飞,不过怎么落地呢?”
孩子:“不用落地,车也在飞,房子也在飞。我们晚上正睡着觉,突然引力失效了,我们被摔了一屁墩。”
妈妈笑。
孩子:“每个车都在飞,可以把轮子卸掉。轮子没有用了。”
孩子:“飞机可以引力失效,它能滑翔,有巨大的机翼。”
失败了那么多次,终于在这个聊天的后半段,孩子才真正感兴趣了。妈妈终于轻松了,不用说话了,不用甩脑浆了,光笑就行了。
原则二:让孩子主导话题
我们看到,有很多成功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很优秀,于是大家说“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什么的。
但另一些成功的家长,自己非常优秀,在职场、思想、生活各方面都很出色,孩子却很自卑,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教育孩子过程中,位置摆得不对。我见过有的爸爸,教孩子踢足球,忙着自己疯狂炫技。我见过有的妈妈,给孩子讲数学题,动辄说我小时候数学年级第一。
可是教育孩子,不是满足我们自己潜意识里的夸耀自恋,而是引导一个弱小的生命,慢慢长大变强。让孩子感受到兴趣、意义和价值,才是有效的教育。
在聊天中,也是一样。要让孩子主导话题。
孩子开始兴致勃勃地聊天,展开他丰富的想象,使用精彩的语言,和日臻完善的逻辑,呈现给你他绚丽的世界。
孩子对你敞开心扉,分享他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把你当最信任的朋友,相信你的爱与欣赏朴素深沉,永远不变。
孩子开始关注你的兴趣点,稚嫩又真诚地体贴你理解你,把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回馈给你。
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开心的时刻。不是把自己的孩子比下去,而是看到他成长。
当然,实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和孩子都需要很多的谈资。
谈资哪里来?我们明天继续……
上一篇:你会和孩子聊天么?(上)
下一篇:你会和孩子聊天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