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喜欢读理论书籍的,总觉得枯燥无味,抑或是艰涩难懂,难以有兴趣从头读到尾。而李政道博士的《教育常识》一书我是欣然读完了。一方面是“名师培养”的任务驱动,另一方面是这本书不像有些理论书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此书语言平实自然,内容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让作为教师的我读来时时感同身受,时时如醍醐灌顶。
四十岁之后,记忆力大不如从前,读书大多是边读边忘。有时很懊恼,这厢读完那厢忘,读书又有何用?读完李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让我释怀,因为书中第21节《教育内容要生活化》中有这样的表述:我接受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博士,有16年的经历。在这不算短的教育时间里,老师们先后给我传授了大量的“教育内容”,它们以“课程”、“教材”、“教科书”、“课本”、“课外练习册”、“课外阅读手册”等多种方式,从不同阶段与我和生命结缘。现在看来,当年那些丰富厚重的“教育内容”,还沉淀在心里的,着实不多了,果然如怀特海和爱因斯坦所言,忘记了课堂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那是不是我可以这样理解:合拢所读书籍,或许忘记了很多,但这不必懊恼,因为当时触动心灵的和留在头脑中的,才是真正的读书所获。依着这样的感悟,我就且去追寻李教授《教育常识》中那些没有远离还徘徊在我脑海中的闪闪发光的文字。
我首先看到了“人性”“悲悯”“耐心”“宽大”几个关键词在向我微微一笑。它们告诉我“造物主的奇妙就在于此:让每一个受造物都呈现出自己的个性,都在这个宇宙间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此时有几个鲜活的面孔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圆圆胖胖的花同学,男,嘴角一个黄豆大的黑痦子,爱管闲事,爱说话,尤其爱说谎话和脏话:唧唧喳喳的郭同学,女,稀发薄唇,爱搬弄事非,说话时撇嘴摆头,常常会让我想起中年的扬二嫂;傲慢自我的焦同学,男,总爱紧锁眉头,要么装大摆酷,要么浑身带刺,还总爱以文艺青年自居;还有大大咧咧的杨同学,聪明但懒惰;沉默不语的冀同学,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愿说话;爱喝饮料的魏同学,父母离异,和饮料相伴,课桌上总变换着各种不同的饮料⋯⋯这些面孔曾一度令我头疼、恼火、失望、无奈。然而,凭着本能的善良和作为教师的博爱之心,我包容了他们的种种缺点,宽容了他们此起彼伏的错误,渐渐地,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可爱之处,闪光之处,我不失时机地肯定赞美他们好的表现。奇迹出现了:那一个个原来令我头疼无奈的,烦心上火的面孔竟然都成了可爱的天使,给我的教育过程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今天,我给我这些最朴素的教育行为找到了理论依据,那就是李政涛在《教育常识》里面说到的:“对教师而言,就是去爱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那永不可重复的生命,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把握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的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是啊,我们做教师的,每一天要面对那么多个性迥异的孩子们,他们天真烂漫,他们坦诚自由,他们本应该依着他们的特性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枝叶或许会因为好奇周遭的事物而旁逸斜出,好的园丁不是单纯地砍掉那些斜逸出来的枝丫,而应该温柔地给以扶正,让他们向上生长,让他们成为更美好的模样。那么就让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用一颗悲悯之心去观察善待每一个孩子,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天真的错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纠错中成长,在自由快乐中成长。希望我们的教师们有一天真的能“自信地宣告:我培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我参与创造了他的独特。”
我还看到了一句话在向我颔首点头:“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我会意了,它一定是在肯定我的某种教育行为。《教育常识》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表演和观看是一种普遍性的教育行为,人有表演和观看表演的需要。”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教学尝试“课前三分钟演讲”即在语文课堂上,在教师正式开课之前,先由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每一届学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开始,每天一位同学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全班一条龙轮换,直至全班最后一名同学。这样全班同学都可以参加,而且是每一位同学都清楚还有几天轮到自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这样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可以进行十几轮,每一轮有不同的主题和要求,有自我介绍,新闻播报,讲述经历,鉴赏诗歌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此或是不以为然,或是紧张羞涩,效果一般,但我坚持了一轮之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我发现学生爱上了这一活动,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每天都在盼着观看别的同学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而轮到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准备得是那么充分,表演的是那么到位,有的时候,有的同学真的让我们惊讶不已,刮目相看。《教育常识》中说:“不只是口才,人的诸多能力都是在大量的公开展示和表现中得以生成提高。”“表演即生长,观看即生长,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如今,我懂了,为什么我的学生那么喜欢这一活动;为什么有些差生不喜欢做作业,而课前三分钟演讲却表现得那么好;为什么上一届学生到临毕业的时候做课前三分钟演讲时会那么自信,那么从容。因为他们喜欢,所以他们生长。在对此项活动的长期实践中,我也撰写了论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给语文课别样的精彩》并发表,我还申请了研究课题《实践初中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意义所在》,这样,我在实践和研究中收获颇丰。教学相长就此悄悄发生。
当然,还有一些文字,当我掩卷深思,它们未曾远去,但却在那里驻足静默,微笑不语。我知道,在我之前的教学中,我没有亲近它们,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执着地去追寻。它们是:“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何为生长?怎样让教学生长?“把教法变成学法”怎样变?“教是为了不教”是的,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究竟该如何做?这些迷惑着我又召唤着我的问题在李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中均有具体分析指导,看来,我该重新阅读,再次揣摩,用心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教育之路,我会继续求索,每一位教师都会忘我求索,而幸运的是,李政道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正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一位教师在教育道路上的求索之路。感谢李政涛教授!
20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