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截至目前,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达到了三千多,最高赞的回答获得了上万个喜欢,上千条评论。在这个问题下回应的人,似乎都或深或浅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性格不是外向的呢?
我们从小到大,外界似乎总是给外向性格的肯定更多一些:小的时候,家长们更加喜欢活泼的小孩儿;上学了,让老师记住的不是成绩好的就是班干部,而班干部往往是班上的活跃份子;等到了要找工作,校招中那些能说会道的似乎能更快的收到公司的offer;在岗位上,会表现自己的同事似乎也更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甚至连找对象,外向的都比内向的更会撩一些。
但是,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占比接近1:1。这一比例,在中国可能更高。二分之一的概率,我们有时候不幸的,就成为了那50%的内向者之一。为了更好的为世界所接纳,有的内向者费尽力气扮演一个外向者。可性格内向这真的是一件不幸的事吗?
其实并不这样的,内向者也可以很有能量。作为一个内向者,你完全无需隐藏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充分提升优势,选择一个更加适合你的环境。内向性格也可以在人生中获得成功。
内向为什么不被人喜欢?
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内向性格常常意味着冷漠、封闭、孤僻。这样的特性并不受人们的欢迎。
据研究,人的交际意愿会受5个因素的影响:熟悉与邻近、相似与互补性、外貌、才能以及人格品质。其中人格品质是最稳定的影响之一。
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最受喜欢的6个人格品质为: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和可信;最让人厌恶的为:说谎、假装、邪恶、冷酷、不老实。显然,让人愿意去交往的品格都与真诚和信赖相关,让人反感的品格都带有欺骗与隐瞒。真诚需要交往和沟通获得,因此在大多数人看来,喜欢交流的人更加真诚。而内向性格的惯性定义——孤僻、冷漠、封闭,相比之下都与欺骗与隐瞒更靠近。
就好比你有AB两个朋友,A是一个站在墙角的小个子女孩,胆怯不敢抬头,与人说两句便会红了脸,受不了刺激,就像林妹妹那样弱不禁风。相反,B却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活泼开朗,为人处世中处处透露着高情商。第一次接触,你可能也会觉得,B拥有真诚品性的可能性更大,也更愿意与其成为朋友。
这就是内向性格不被人喜欢的最直接原因。但是,这种想法的前提本就是错的。
在定式思维下,大多数人对于内向与外向的定义便是A、B的表现。但前者反映的是内向敏感者的性格劣势,而后者是外向性格的优势。两者不是同等级别,更不能拿来比较。如果要做比较,那就需要抛开现实中的偏见,从理论的角度重新对两者进行定义。
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论》中认为,若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是面向内部,那他便是内向人格;反之,面向外部的便是外向人格。更直白的说,内向性格者的能量来源于独处,喜欢安静,而外向性格者的能量来源于外部,包括但不限于社交。直接反映到生活中就是,有的人喜欢通过一个人呆着来排解情绪,而有的人则需要通过逛街和聊天来放松自己。
那么,喜欢安静和独处,就代表冷漠、封闭,甚至孤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内向人格不是讨厌交流,而是反感于无用的闲聊。会交流的内向性格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换句话说,他们只是更加习惯待在一个熟悉的社交圈中。疲惫的时候,更倾向于自我分析和排解。更何况,一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有内向或外向两个方面,在不同的环境下两面的占比便会不同。所以,那个站在墙角的小个子女孩A,可能只是与你不熟悉罢了。你不会知道的是,她在她的朋友面前,可能就是后者那个落落大方的B了。
因此我们说,定式思维对于内向性格的偏见是使得内向性格不被看好的根本原因,以至于让内向与不真诚划上了等号。
若抛开偏见,内向者可能比外向者更有潜力成就大事。
内向高敏者的优势
为什么说内向可能比外向更有潜力成就大事呢?我们以内向高敏者这这个分支群体为例,以冰山模型为工具进行分析。
内向高敏者
首先说明的是,内向高敏者指的是内向又敏感的人。他们对于外界刺激的感受会更大。我们常常说的讨好型人格就是内向高敏者的一个表现。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不会拒绝他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在的同理心。而同理心强便是内向高敏者的特点之一。根据美国畅销书《内向高敏者》所述,这类人群具备10个典型的特征:谨慎、专注、独立、安静、自我探索、善于倾听、善于分析、擅长写作、持之以恒、同理心强。这些特点的确会在一些场合下显现出冷漠而封闭的状态,但本身并不是“不好”的特征。
冰山模型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性格以及动机。而冰山模型认为,这些素质并不是均等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是像冰山一样,有浮于水面部分,能够被直观判断以及量化,这部分是知识技能;其他的都是隐藏在水底,很难在短时间内测评准确,有的时候就连你自己也说不清楚。而正是这部分占据了个人素质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能够影响到冰山表层的知识技能。
从冰山模型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呢?
首先,性格只是个人素质中的其中一部分。纵然它处于冰山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你知识技能的形成,但并不是全部。其次,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从来没有研究证明,外向性格的人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一定会强于内向性格。相反,《内向高敏者》一书中认为,内向高敏者的谨慎、专注、善于分析等特征能够更高效的学习。最后,成大事的能力有千万,外向性格擅长的交际不过是其中一种。任何一个工作都不可能只需要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也不会在每一个岗位中都那么重要。内向高敏者擅长的写作、分析、倾听衍生出来的思维能力、共情能力也是工作中重要且不能被替代的。只要找到了匹配的岗位,内向型的人也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
寻求净土
我们认识自己是为了能够改变现状,但改变现状不等于完全改变自己。内向高敏者需要做的,是在认识自己后完全的接纳自己,利用性格上的优势来改善目前所处的困境。
1. 删除把自己转变为外向的想法
冰山模型告诉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很难。这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能通过某一个技巧一蹴而就。即便是所处的环境让你“看起来”改变了,你也可能会因为“言不由衷”而感到疲惫。更何况,那些改变不了的,反而会在屡次无果的尝试中不断否定自己。所以,当一个内向的人也没什么不好的,世界上还有一半的人和你一样,他们也有成功也有失败。内向不能背“导致生活不尽如意”这个锅。
2. 发现内向的闪光点
在《内向高敏者》一书中,作者列出了10项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同时将每一个优势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列举了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埋怨自己不好,是因为性格的特点刚好展现出了负面影响。也许换一个背景,那些特点就成了闪光点。
对照这个列表,你会发现一个隐藏且强大的自己。
3. 寻找与自己相处最舒适的方式
如果看剧能让你缓解情绪,那么你就看剧;如果运动能让你不那么紧张,那么你就运动;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可以,那么就安静的待在自己的空间里,什么都不用想。与其在乎他人的眼光,不如先把自己讨好,只有内心赋能了,才有精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可很多时候,安抚自我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然改变性格也是不可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我们善于分析的优势,去拆解目前的困境究竟是哪一部分造成的。我们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感到苦恼,这个症结又是否能够通过增强某一个我们能够达到的能力来化解。
如果不能的话,或许,我们还可以对岗位也利用冰山模型来拆解,去寻求与我们性格更加匹配的职业。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内向的优势能够充分的挖掘出来。这才是我们能够做的。
参考文章:
知乎回答——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外向的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274054/answer/823988251
圈外孙圈圈《一个模型,让你全面地认识自己》
西尔维亚·洛肯【美】《内向高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