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个很火的热搜,妈妈教熊孩子写作业的集锦视频,崩溃的妈妈和淡定的孩子之间讨论作业的种种场景,妈妈面对孩子懵圈的思维,崩溃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些有趣的对话让人笑出腹肌来。
某些桥段我的孩子以前也有过,想想那些类似的场景,当时也是暴跳如雷的心情,现在想一想那些瞬间,以后的人生不可能发生了,反而还有些落寞。
孩子在小学阶段真的要重点培养记忆力吗?
现行的小学教育大纲对记忆力的要求非常高,从一年级开始语文要就背古诗,整个小学阶段要背75首古诗,英语课文全部要背,还会有数学的乘法口诀也要熟背,就是要努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知识没有理解透能记住吗?其实孩子从小就应该要学习专注思考的能力。
应该要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其实思考能力比记忆能力更重要。而专注于过程,就能掌握让学习提升的“思考能力”。 学习的诀窍是:把需要记忆的量压缩到最少。理解了的知识就会长在孩子的脑子里,成为他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要开拓孩子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在说有个学校全班的孩子不知道白蜡烛是何物?孩子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没见过白蜡烛,或者说“看到”白蜡烛而没“看见”白蜡烛,有的孩子也不知道鼠标是什么东西?家长想当然的认为网络那么发达,信息如此畅通,怎么可能认知世界那么狭隘呢?
其实孩子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物体,内外的关联还是需要我们家长在平时一点一点的告诉他,建立他们的认知连接点。
特别是当前的社会分工体系,妈妈陪孩子的时间要多于爸爸,很多场景都是妈妈陪孩子完成作业,妈妈又要操持家务,给孩子辅导作业德时候,有速战速决的心态,可能给孩子的耐心就不够。快速给孩子答案,孩子没有一个足够的时间消化理解,效果肯定就不会很好。
课本里的知识,有些是超越孩子认知的,他可能一时理解不了,那就不要死记硬背,先放一放。直到彻底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再去用自己的方式推导结论。那些“剩下的东西”才是关键,它指的是你理解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也就是说,对任何一道题而言,从结果倒推,逐步分析,一直反推到题干为止。深入思考让知识更容易记住。相反,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为了想快速了结问题,马上给孩子答案,根本起不到训练的作用,孩子其实也是懵的状态。结果就是大人孩子都要崩溃,孩子很无辜,大人也无奈。
父母的作用,是陪孩子走好人生的关键一程,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下一次,再想夸“别人家的孩子”时,还是先想想“别人家的父母”吧,反思我们教育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